肝血瘀滞症状_肝血瘀滞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血瘀滞:( ganxueyuzhi )

别名:
胁病
,
慢性迁延性肝炎
,
黄疸
,
肝硬化腹水
,
积聚
,
血吸虫
,
肝病
,
臌胀

下面是关于肝血瘀滞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本证多因肝气郁结,日久不愈,致血流不畅,逐渐积滞而成,或因外伤,或强力负重致瘀血停着肝区所致。
病机:
本证多因肝气郁结,日久不愈,致血流不畅,逐渐积滞而成,或因外伤,或强力负重致瘀血停着肝区所致。本证属实证,病位在肝。
治疗:
治疗法则:  活血化瘀,疏肝行气。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12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降香8克、牛膝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肝血瘀滞证较轻者。(2)复元活血汤加减:桃仁10克、当归15克、柴胡10克、红花10克、穿山甲10克、大黄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元胡12克、青皮10克。本方适用于肝血瘀滞较重者。(3)旋复花汤加味:旋复花10克(布包)、葱管3根、新绛8克、丹参20克、当归10克、鸡血藤20克、丝瓜络8克。本方适用于肝着之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温服,每日1~2付,分2~3次服。同时,还可服用鳖甲煎丸。
2.加减变化:若兼有血虚者宜基本方(1)加熟地黄15克、枸杞子15克;若午后潮热者加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若瘀心蕴郁日久化热者加栀子仁10克、丹皮10克;若股胀水瘀互结者加桂枝10克、大腹皮15克、猪苓15克。若属女痨疸者拟选用硝石矾石散加味:硝石10克、矾石10克、大麦20克、虎杖15克、丹参20克、茜草12克。
(二)外敷药物1.三棱6克、莪术6克、川芎6克、赤芍6克、当归6克共研末,醋调敷于两胁下或痞块处。2.凤仙子10克、白芥子5克、马兰头根30克、麝香0.5克,同捣敷胁下痞块处。3.大黄6克、皮硝6克,同大蒜捣碎,加当归6克、龙胆草4克、栀子5克、黄连5克、川芎6克、青皮6克、木香5克、芦荟0,5克共研末,加麝香0.5克、姜汁调敷胁下及痞决处。
(三)灌肠疗法1.丹参30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枳壳15克,水煎取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此方适用于一般肝血瘀滞证者。2、大黄10克、芒硝10克、黄芩10克、桃仁10克,水煎150毫升,保留灌肠15~20分钟。此方适用于瘀血与水邪互结而成臌胀者。
 (四)饮食疗法1.忌辛辣、煎炸、坚硬食物;坚持进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群。2.若瘀水互结、水停于内者,宜进低盐饮食。3.食疗方:(1)鳖甲研粉,以蜂蜜、姜汁调服,每服15~30克,每日2次。(2)橘皮15克、红花10克、大蒜头20克,用白酒300毫升浸泡半月,每次20毫升,每日1~2次。
施冶要点:(一)本证所言瘀滞,既指血行障碍,又有蓄血停留。故治疗血行障碍之瘀滞,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一般用药如当归、川芎、鸡血藤、丹参、丝瓜络等。若瘀血停着明显者,红花、桃仁、泽兰等药亦可随证加入;正气未虚者可加三棱、莪木、地鳖虫等。
(二)个证由气郁日久,引起血分瘀滞而成。血瘀必兼气滞,故治疗时除活血通络法之外,还应加入青皮、郁金、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
(三)气滞血瘀,经脉运行失常,生化不及,肢体失于濡养,故本证常兼正虚。若气血虚者,常在行气化瘀的基础上酌加党参、黄芪、当归;阴血不足者,加熟地、枸记、麦冬等药。
(四)活血疏肝药多为辛温之品,其性升散走窜,故兼有肝阴不足、肝阳易动者,用之宜慎,或佐以养肝柔肝之品。否则即有耗阴、动血。生风或变生它证之弊。
针灸:
1. 针刺:取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章门、行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2次。
2.艾灸:在肝俞及胁肋部的腧穴,隔蒜灸载艾条灸,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推拿:
在胸胁及少腹区轻轻揉按,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