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症状_多汗症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多汗症:( duohanzheng )

下面是关于多汗症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盛,或湿热郁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
诊断:
1.表虚不固
畏寒,肢冷,食少,自汗不止,多属全身性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表虚不固所致。
2.湿热熏蒸
渴而不欲饮,口淡乏味而粘,心烦易怒,四肢沉重或见关节疼痛,小便短少,女子带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沉缓。证属湿热蕴阻,熏蒸肌肤,迫津外泄。
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2.湿热熏蒸
治法:滋阴敛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各15~30g,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50g,煅牡蛎100g,研极细末,外扑。
4.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极细,装大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中药:
六味地黄丸,每服6g,日服2次。玉屏风丸,每服6g,日服3次。防风通圣丸,各服6g,日服3次。归脾丸,每服6g,日服2次。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