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症状_肥胖症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肥胖症:( feipangzheng )

别名:
瘀胀

下面是关于肥胖症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肥胖症是由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20%即称为肥胖症。
病因:
病因主要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量,剩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而积聚于体内。目前认为肥胖与多食、活动太少及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内分泌疾患也可发生肥胖。另外脑部损伤特别是下丘脑损伤亦可引起体脂积聚过多。此外发现肥胖症患儿的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这也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
人群:
男孩多于女孩,最易发病的年龄为1岁以内、5~8岁及青春期。
病史:
要详细询问患儿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及父母亲的体重情况等,有助于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
体征:
多自幼食欲极佳,喜吃甜食及油脂类食品。外貌高大肥胖,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乳部、肩部、腹部及髋部、大腿上部为最显著。智力和性发育正常,身高略高于同性别同年龄儿。
体检:
1.查体:用特制皮褶计测量三角肌下端、肩胛骨下角或脐周围、大腿前侧中点的皮下脂肪厚度,一般认为超过正常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为肥胖。
2.体重:实际体重与性别、年龄相同的健康小儿平均体重比较,超过20%即为肥胖。如比平均体重大两个标准差为轻度肥胖,超过3个标准差为中度肥胖,超过4个标准差为重度肥胖。用体重测量法是简单易行的判断肥胖的方法,但不能反映体脂分布情况。
鉴别诊断:
1.肥胖性生殖无能症:患儿肥胖,体脂以颈、颏下、乳部、髋部及大腿上部最为显著,四肢远端尖细。查尿17-ks、17-ohcs、血t3、t4、糖耐量试验有不同程度减低,可以鉴别。
2.柯兴氏综合征:以双颊、颏下积脂最多,胸背部体脂较厚,四肢细小。查皮质醇测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可与单纯性肥胖症区别。
3.甲状腺功能低下:体脂积聚以面、颈为显著,伴有粘液水肿,查血t3、t4、tsh等可鉴别。
治疗:
本病主要通过适当限制饮食,增加体育活动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
一、饮食管理
1.保证生长发育需要的同时进行饮食控制。以低热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食谱较为理想。应限制脂肪入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热量来源。
2.热量控制标准:热量控制一般原则为5岁以下每日2.51~3.35mj(600~800kcal),5~10岁每日3.35~4.18mj(800~1000kcal),10~14岁每日4.18~5.02mj(1000~1200kcal)。重度肥胖可按理想体重计算减去30%。
二、运动治疗
1.运动可增加机体热量消耗,坚持每日进行身体锻炼,可控制肥胖,促进脂肪分解,节约氨基酸,促进肌肉蛋白合成,致使肥胖减轻,同时又增强了患儿体质
2.运动强度以最大氧消耗的50%或最大心率的65%,坚持每天1小时,每周活动5天。活动以长跑为主,配合球类、跳绳等活动,一般平均日运动量消耗热量为147kj(35okcal)。
 三、心理教育
    对肥胖症患儿要使其了解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使其长期坚持限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锻炼的治疗。同时不要过分干预患儿的进食习惯,避兔患儿精神紧张。
四、药物治疗
1.对单纯性肥胖,一般不主张使用药物减肥。
2.对症状性肥胖,如甲状腺功能减低、柯兴氏综合征等疾病应首先适当治疗原发病(具体参阅专章),才能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
1.儿童肥胖症的治疗应以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为主,限制热量的摄入,增加其消耗,同时应用药物治疗作为辅助减肥方法。药物治疗一般主张以中药为主,按中医各阶段辨证,采用不同的治法。以实证为主者,予清热通腑,化瘀消脂。以虚证为主者,予健脾利湿,佐以祛痰。
2.小儿肥胖持续时间长久亦可发生高血压、高血脂以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对有此种倾向的肥胖儿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的增高,中药以化瘀祛痰消脂之品,西药服用降脂类药物,中西同用,以控制病情发展。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