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僵症状_冻僵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冻僵:( dongjiang )

别名:
意外低温

下面是关于冻僵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冻僵是在寒冷环境中保暖措施不足、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中引起体温过低,导致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为主的严重全身性疾病。
病因:
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中引起体温过低.
发病机理:
低温是指体温降至35℃或以下。初期影响脑和心血管功能。体温26—33℃时,寒冷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功能紊乱。
病理生理:
17—26℃时,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使组织缺氧;肝细胞缺氧,影响葡萄糖代谢使血糖降低和血钾增高;并影响肾小管对水和钠的吸收。体温<12℃时,细胞膜钠通道阻断,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困难,使肌纤维无应激反应,并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受冻僵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解冻后血管内易形成血栓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在四肢更易见到。
体征:
初期患者觉头痛,不安,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皮肤苍白、冰冷,血压增高,心跳、呼吸加快。体温26—33℃时,心跳减慢和心律失常,脉搏细弱,感觉和反射迟钝。17—26℃时,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甚至发生心室颤动;尿量增多,血容量减少。还可引起胃肠道粘膜糜烂、出血和胰腺炎。体温<12℃时,周围血管麻痹使血管扩张而导致失热,引起体温进一步降低。倘若低温持续数小时,即使以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其已变性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亦较难恢复。
并发症:
血栓形成、继发性感染、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
治疗:
患者应迅速移至温暖处,搬动要小心,避免碰撞引起骨折。首先脱去患者湿冷衣服。宜逐渐复温,切忌直接靠近热源,加重组织损伤。体温在32℃以上,用毛毯或被褥裹身,使患者在温暖环境中逐渐自行复温。体温<3l℃,应加用热风或44℃热水袋温暖全身或裸体浸浴于40—44℃温水中。在复温过程中主要是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缺氧和血容量,预防血栓形成、继发性感染、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