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接处过早搏动:( fangshijiaojiechuxingguozaobodong )

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症状_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房室交接处早搏

下面是关于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也称房室交接处早搏,是一次提早的房室交接处(包括结间束房室结端、房室结和希司束分支前)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前向与后向传导,分别激动心室和心房。
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参见“过早搏动”条。
诊断标准:
房室交接处过早搏动诊断标准:
1.有心悸、心跳间歇感或无症状。呈联律或不规则出现。早搏的脉搏较细弱或不能扪及。
2.心电图:
房室交界性早搏:提早逆行的p'波可以在qrs波之前(p'-r间期之0.12秒)、之后(r-p'间期之0.2秒)或埋于qrs波中。早搏的qrs波可正常或伴室内差异传导。代偿间歇多为完全。

[附]早搏分类
1.过早搏动:每天固定时间观察30min。
(1)轻度:患者无明显症状,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
(2)中度:平均每分钟5次以上,或呈二、三联律。
(3)重度:有多源性,或连续2个以上过早搏动,或r波在t峰上,而q-t延长者。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心电图不难作出诊断。双向阻滞型交接处性早搏应与窦性暂停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鉴别。
体征:
参见“过早搏动”条。心电图表现为一个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与窦性的相同。兼有室内差异传导时,qrs增宽或畸形。p波不见,或位于qrs波群前或后,呈逆行p波形态,即在Ⅱ、Ⅲ、avf导联倒置,在avr导联直立。p-r间期短于0.12s,也有超过0.12s的。早搏后间歇大多不完全代偿。过早的房室交接处早搏可伴前向传导阻滞,以致只见提早的逆行p波,而其后无qrs波群,称为前向阻滞型交接处早搏。偶见双向传导阻滞的房室交接处早搏,心电图表现为一次长间歇,p波或qrs波群均不见。但常因早搏的隐匿传导,使下一次窦性心搏的p-r间期延长或p波不能下传。房室交接处性早搏可呈配对型、并行收缩型或插入型。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用药后过早搏动消失。
2.有效:用药后过早搏动次数较原有减少5%以上或减轻一度者。
3.无效:用药后无变化。
4.恶化:用药后过早搏动较前增加50%。
治疗:
治疗同房性早搏(见“房性过早搏动”条),如无效尚可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见“室性过早搏动”条)。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