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 daohan )
下面是关于盗汗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本病是盗汗是指睡时出汗,醒后汗止的汗出异常症状。 |
病因: |
痨病、佝偻病和温热性外感病恢复期多有盗汗。临床若对盗汗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盗汗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
病机: |
常因阴血不足,湿阻气机等所致。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心血虚证:盗汗,心悸,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红,脉细弱。补血养心、益气固表。人参养营汤加龙骨。牡蛎。 2.阴虚火旺证: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见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糯稻根、浮小表。 3.气阴亏虚证: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肢体倦怠,气短口渴,舌红瘦小,少苔,脉微弱。滋阴益气。生脉散加黄芪、糯稻根。 二、对症处理: 1.单方验方: (1)乌梅10枚、浮小麦15g、桑叶10g、大枣10枚,水煎服。 (2)瘪桃干15枚、红枣10枚,水煎服。 3.常用止盗汗中药: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糯稻根。熟地、五倍子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
针灸: |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大椎透结核穴,华盖透璇玑、尺泽,或肺俞透天柱,膻中透玉堂、足三里。手法选用可据病情程度而定,30日为1疗程。 (2)隔姜灸疗法:取膏盲、膈俞、胆俞等为主穴,配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次灸5~7壮,10次为1疗程。 (3)穴位注射疗法:主穴取结核穴、肺俞、膏肓、肺热穴、肾俞,配穴取孔最、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用维生素b1,注射主穴、配穴各1个,隔日1次。 (4)穴位埋线疗法:一组取结核穴、厥阴俞透肺俞、中府透云门;二组取膏肓、肺热穴。两组交替埋植羊肠线,间隔20~30天。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