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 bingduxingnaomoyan )

病毒性脑膜炎症状_病毒性脑膜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下面是关于病毒性脑膜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特异病毒侵犯中枢神统系统所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不同病毒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倦怠、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通常病程短而呈自限经过。
病因: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柯萨奇a、b 组及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粘液病毒(流感病毒、麻疹、腮腺炎、风疹病毒),虫媒病毒,其他如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腺病毒等。
发病机理:
病毒通过皮肤(虫媒病毒)、消化道(肠道病毒)或呼吸道(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进入人体,先在局部组织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发生病毒血症,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少数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神经纤维传入脑内。
病理:
病理变化主要为局限于脑膜的炎症改变,若病变侵犯脑实质临床可表现脑炎症状
诊断标准:
病毒性脑膜炎诊断标准:
1.起病多急骤,初常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倦怠、嗜睡或畏光等。
2.患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7℃~40℃,伴项背疼痛、肌痛。
3.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但不象细菌性脑膜炎那样严重。
4,与某些特定病毒感染有关症状:皮疹、腮腺肿大与睾丸炎、淋巴结肿大压痛等。
5.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多为(0.1~0.4)×109(100~400/mm3),少数可达1×109(1000/mm3),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轻度增高,常不超过100mg%,葡萄糖含量一般正常,亦可稍低。初期分离病毒可阳性。
6.血清学检查:病毒的补体结合试验或嗜异体凝集试验、病分离可帮助诊断。
诊断依据:
患者脑脊液压力可略偏高,细胞数一般为(50-500)×106/l,发病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以后可迅速转为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量稍高,为0.4-1g/l,糖量及氯化物正常,细菌培养阴性,部分患者脑脊液常规亦可正常,确诊依据为取患者之咽拭、粪便、脑脊液标本作病毒分离或采取患者双份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测定。
病史:
潜伏期一般为2-10d。
体征:
各种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相似,起病可急可缓,大部分病人起病急骤,可有轻度乏力等前躯症状。发热、头痛、呕吐且有脑膜刺激征,一般呈中等热度平均持续4-6d, 个别可达10d。柯萨奇a组及埃可病毒的某些型别尚可伴发皮疹、咽部疱疹及咽痛、胸痛、肌痛、肌力减退等症状,且可有倦怠、无力、头晕、嗜睡、不安表现。有些病人因同时累及脑实质可表现嗜睡或意识障碍、肢体强直、惊厥及神经系统病理征等明显的脑症状,称为脑膜脑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体征甚少,颈强,克氏征阳性常成为唯一体征。
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糖含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脑脊液改善。
预后:
经休息及对症治疗,症状可渐渐恢复,大部分病人病情不重,预后良好而无后遗症。
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加强护理并注意患者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对高热、头痛等症状应给予退热止痛药。明显颅内高压者可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静注以减轻脑水肿,并可酌情选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等药物。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