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danchunpaozhenxingjiaomoyan )
别名: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下面是关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为一种病毒性角膜炎,本病容易反覆发作,重症病例则严重影响视力。 |
病因: |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 )对人的感染性很强,在20岁以上成年人中,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0 %,而出现临床症状者只占1%-10% hsv角膜炎大多由hsv1型(口唇疱疹的病原)所致,少数可有hsv2型引起。 |
诊断标准: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标准: (一)确诊 1.具有典型的树枝状或地图状病灶者。 2.病灶虽不典型,但有多次复发病史,病程中出现过树枝状或地图状病灶者。 (二)拟诊 1.盘状角膜炎(90%为本病)。 2.同时出现口唇、鼻翼及眼睑疱疹的角膜炎患者。 3.治疗困难的单侧慢性表层角膜炎患者。 4.角膜知觉低下的角膜炎患者。 5.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加重者。 6.反复发作,且有明显特定诱发因素。 |
体征: |
临床上分为原发和复发两种。 (一)原发性角膜炎:最初的症状是刺激、畏光、流泪,当中央角膜受累时,则视力下降,且早期出现角膜知觉减退。最特征性的角膜病变为树枝状角膜炎,即在角膜上皮内,有一细条状病变,且呈分枝状,其末端有终末疱,如病变未及时控制,可进一步扩大加深而演变成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此时基质层混浊水肿,常合并有后弹力层皱褶及前房闪光现象,病愈后,往往留下明显的疤痕。 (二)盘状角膜炎:是hsv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有一近似圆盘状的灰白色混浊区,基质中等度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周围有一个不完全的透明区,混浊区新生血管较少,荧光素染色阴性。它通常和局部或全身免疫抑制有关,高浓度碘剂的烧灼、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以及碘苷(疱疹净)的长期使用,均可造成局部的免疫抑制。在有免疫能力的个体中,持续数周至数月常能自限,由于该病以浸润水肿为主,不形成溃疡,愈后留下的疤痕淡且血管少。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 (1)临床症状消失。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浸润吸收,角膜水肿消失,角膜溃疡修复,角膜瘢痕形成。 (3)荧光素钠染色阴性。 |
治疗: |
治疗原则为消灭角膜内病毒,包括机械与化学两种方法,前者用消毒过缠紧的棉花棒尖端、白银铲或霰粒肿刮匙,在麻醉的角膜表面轻轻将受累的上皮去处,结合加压包扎,对早期的树枝状角膜炎可收到一定效果。化学疗法,主要是使用一些抗单疱病毒的药物,目前广泛使用的有碘苷与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树枝状角膜炎。阿昔洛韦(无环乌苷)和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用于以角膜基质为主的炎症。碘苷是一种细胞毒性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禁忌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其原因如下:①皮质类固醇可增加胶原酶对角膜基质的破坏作用。②其免疫抑制作用,可增强病毒的活性与增加hsv感染的受体对条件致 病菌(真菌与细菌)继发感染的易感性。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