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蚀性角膜溃疡症状_蚕蚀性角膜溃疡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蚕蚀性角膜溃疡:( canshixingjiaomokuiyang )

别名:
花翳白陷
,
红障血分之病
,
膜入水轮
,
角膜溃疡

下面是关于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蚕蚀性角膜溃疡与祖国医学的“花翳白陷”、“红障血分之病”、“膜入水轮”相类似。
病因:
本病多由热邪伤阴,肺金热邪侵犯肝木;肝胆内热,兼风邪外侵,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肝脾湿热内蕴,蒸灼黑睛;病久热伤阴液,阴虚火旺所致。
诊断:
本病辩证以虚实为纲。实证多为肺肝风热或肝胆实火:虚证则为热邪伤阴,阴虚火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外邪侵袭肺先受之,热邪壅肺,郁而化热,迫使肺金过度克制肝木,故肺金乘木是该病的根本病机。1.肺肝风热证候:抱轮红赤,珠痛羞明,黑睛边缘混浊,有数片白翳陷凹,形如花瓣,舌红苔黄,脉浮数。辨析:①辨证:以珠痛羞明,黑睛边缘混浊,有数片白翳陷凹,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犯肺,肺热壅盛、横克肝木,上攻目窍,故见珠痛羞明,黑睛边缘混浊,有数片白翳陷凹;舌质红,脉浮数为风热之象。2.肝胆实火、证候:白睛混赤,珠痛生翳,黑睛边缘隆起,渐向中心发展,病变区可见赤脉伸人。伴口苦便于,舌红,苔黄,脉弦数。辨析:①辨证:以白睛混赤,珠痛生翳,黑睛边缘隆起,向中心发展,病变区有赤脉伸人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热壅盛,侵蚀肝木。肺主气轮,肝主风轮,今肺肝同病,故表现为白睛混赤,珠痛生翳;火毒逐步深入则黑睛溃烂由边缘向中心发展;实火入络则见病变区有赤脉伸入。3.湿热上壅证候:眼痛热泪,生眵粘稠,病程缠绵难愈,抱轮混赤,黑睛翳色白而略带秽赤,有赤脉夹杂,舌红苔腻,脉濡或滑。辨析:①辨证,以眼痛热泪,生眵粘稠,病程缠绵难愈,抱轮混赤,黑睛翳白而略带秽赤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之邪,上攻于目,故见目痛热泪,生眵粘稠;湿性粘腻重浊,故病程缠绵难愈。湿热熏蒸故见抱轮混赤,黑睛翳白而略带秽赤。舌脉均为湿热之候。4.阴虚邪留证候:珠痛时轻时重,黑睛有大片瘢痕翳障,有赤脉伸入。伴头晕耳鸣,舌淡红,脉细数。辨析:①辨证:以珠痛时轻时重,黑睛有大片瘢痕翳障,有赤脉伸人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热邪伤阴或素体阴虚火旺,虚火上扰,睛珠失养,以致珠痛时轻时重,出现瘢痕翳障;久病人络,血瘀气滞,故赤脉伸入。
治疗:
本病初期多实证热证,治宜清泻肝肺为主;久之,热伤阴液,宜滋阴降火。外治可选用传统的割烙术,并配合点眼药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肺肝风热
治法:宣肺清肝。
方药:加味修肝散(《银海精微》)。羌活9g,防风9g,菊花12g,白蒺藜12g,桑螵蛸12g,栀子12g,黄芩12g,连翘15g,当归12g,荆芥6g,赤芍9g,大黄9g,麻黄3g,薄荷6g、,木贼12g川芎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肝胆实火
治法:清泻肝胆。
方药:洗肝散(《银海精微》)加减。大黄6g,栀子12g,当归尾12g,防风9g,生地:12g,苏木9g,菊花12g,白蒺藜12g,羌活9g,赤芍9g,川芎9g,薄荷12g,红花12g,蝉蜕6g,木贼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3.湿热上壅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杏仁12g,白蔻仁12g,薏苡仁9g,厚朴6g,通草9g,滑石9g,淡竹叶9g,法半夏9g。湿重加茵陈、藿香;热重加知母、黄芩。4.阴虚邪留治法:养血法风,退翳明目。方药:养血法风退翳汤(《眼病妙方精选》)加减,玄参12g,熟地9g,生地12g白芍12g,当归12g,麦冬15g,白蒺藜9g,木贼12g,羌活9g.防风9g,菊花9g,蝉蜕6g,川芎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可酌加菊花、密蒙花以增强清肝退翳之功。
其他疗法
1.湿热敷疗法:可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水煎)先熏后热敷。如银花、公英、牛蒡子、野菊花、紫花地丁、黄苓、赤芍、当归、川芎等,每日3~5次,每次20~30分钟。
2.点眼疗法:可选退云散、犀黄散点眼以消障退翳。
3.割烙疗法:常规消毒麻醉后,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一环周,并与巩膜分离,到距角膜缘约5~6mm,并剪除已分离开的球结膜下组织,并用酒精灯烧红的玻璃棒烙巩膜出血点,然后缝合包扎。
中药:
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每次眼6g,一日2次。本方清肝泻火,用于本病肝胆实火型。
2.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20m1,每日3次。本方清热解毒,用治本病肺肝风热型。
3.抗病毒口服液:用法用量及主治同2。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