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蛤蜊

汉语拼音:Gé Lí Fěn 别名:蛤粉、海蛤粉 性味:味咸;性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蛤蜊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蛤蜊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蛤蜊粉的功效_蛤蜊粉的用量和禁忌_蛤蜊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蛤粉(《圣惠方》)。

药材基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等贝壳的粉末。

原形态:形态详蛤蜊条。

性味:①《丹溪心法》:咸,寒。
②《本草撮要》:性涩。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钱。外用: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
①朱震亨: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②《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止遗精白浊,心脾疼痛,化积块,解结气,消瘿核,散肿毒,治妇人血病。油调涂汤、火伤。
③《本草备要》:与牡蛎同功。
④《本经逢原》):清肺热,滋肾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消坚癖,散瘿瘤。
⑤《本草再新》:除烦止渴,利大小便。

各家论述:①王好古:蛤粉乃肾经血分之药,故主湿嗽、肾滑之疾。
②《本草衍义补遗》:蛤粉治痰气,能降、能消,能软、能燥。
③《纲目》:(蛤喇粉)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Q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
④《本草经疏》:蛤粉味咸气寒无毒。为诸痰之要药。盖痰未有不由火气上炎煎熬津液而成,咸能软坚润下,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矣。

用药禁忌:《本草经疏》:脾胃虚患者宜少用,或加益脾胃药同用为宜。

归经:入肺、肾经。
①《本草求真》:入肾、肺、肝。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少阴。

出处:《本草会编》

附方:①治痰火喘嗽:蛤蜊壳洗净,放炭火上烧焙,去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捏丸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丸药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经验广集》蛤蜊散)
②治气虚水肿浮胀:大蒜研烂,以蛤粉和,五分两,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百一选方》)
③治小便不通:蛤粉半两,麻根半两。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虚热遗精:黄柏(炒)、知母、蛤粉各一斤。青黛(飞)为衣,粥丸服。(《医学六要》)
⑤治胃气痛:瓦楞子十个,蛤蜊壳十个。二味火煅,共为细末,姜汤送下。(《梅氏验方新编》)
⑥治心脾疼:真蛤粉一钱(炒),桂(去皮)一钱,干姜(炮)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汤火伤:蛤蜊壳烧研为末,油调涂之。(《养生必用方》)
⑧治吹奶:蛤粉三分,槐花三分,麝香一分(细研)。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⑨治肺痈:蛤蜊,童便煅研,甘桔汤日进三服。(《本经逢原》)
⑩治雀目:真正蛤粉,炒黄色为细末,上油蜡就热和为丸,如皂子,纳于猪腰子中,麻缠蒸热食之,可配米粥。(《儒门事亲》)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蛤粉(《圣惠方》)。

药材基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等贝壳的粉末。

汉语拼音:Gé Lí Fěn

原形态:形态详"蛤蜊"条。

性味:①《丹溪心法》:"咸,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钱。外用: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

各家论述:①王好古:"蛤粉乃肾经血分之药,故主湿嗽、肾滑之疾。"

归经:入肺、肾经。

出处:《本草会编》

附方:①治痰火喘嗽:蛤蜊壳洗净,放炭火上烧焙,去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捏丸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丸药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经验广集》蛤蜊散)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患者宜少用,或加益脾胃药同用为宜。"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蛤粉、海蛤粉

英文名:powdered shell of cla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

药材基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的贝壳,经加工制成的粉。

汉语拼音:Gé Lí Fěn

原形态:四角蛤蜊,贝壳略呈四角形,质坚,壳长36-48mm,壳高34-46mm,壳宽28-37mm,壳顶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内卷,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小月面及J面心形。壳面中部膨胀,并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壳顶白色,幼小个体通常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条狭黑边。生长线略粗,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壳内面白色,略具光泽。外韧带小,淡黄色膜状;内韧带发达,呈三角形,黄褐色。铰合部狭长,左壳具1枚分叉主齿,右壳有2枚主齿排列成八字形。两壳前后侧齿均呈片状,左壳单片,右壳为双片。前闭壳肌痕略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小管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呈斧状。

生态环境: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中。栖埋深度50-100mm ,喜栖息于近河口沿海。北方生殖季节在4-6月。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性味:味咸;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0-100g;或入丸、散,3-10g。外用:适量,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利湿;软坚。主胃痛;痰饮喘咳;水气浮肿;小便不通;遗精;白浊;崩中;带下;痈肿;瘿瘤;烫伤

各家论述:1. 王好古:蛤粉乃肾经血分之药,故主湿嗽、肾滑之疾。
2.《本草衍义补遗》:蛤粉治痰气,能降、能消、能软、能燥。
3.《纲目》:(蛤蜊粉)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
4.《本草经疏》:蛤粉味咸气寒无毒,为诸痰之要药。盖痰未有不由火气上炎煎熬津液而成,咸能软坚润下,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矣。
5. 朱震亨: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归经:肺;肾;肝经

出处:出自《本草汇编》;《纲目》: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别江湖之蛤粉、蚌粉也。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然货者亦多众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非若江湖蚌蛤,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

附方:①治痰火喘嗽: 蛤蜊壳洗净,放炭火上烧焙,去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捏丸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丸药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 (《经验广集》蛤蜊散)②治气虚水肿浮胀: 大蒜研烂,以蛤粉和,无分两,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 (《百一选方》)③治小便不通: 蛤粉半两,麻根半两。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虚热遗精: 黄柏(炒)、知母、蛤粉各一斤。青黛(飞)为衣,粥丸服。 (《医学六要》)⑤治胃气痛: 瓦楞子

炮制:取蛤蜊壳入炭火中烧煅后研成细粉。吴球: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壳,炭火煅成,以熟栝楼连子同捣,和成团,风干用,最妙。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蛤蜊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