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三铃子

汉语拼音:Sān Línɡ Zǐ 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性平,味甘。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三铃子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三铃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

化学成分:叶含大波斯菊甙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汉语拼音:Sān Línɡ Zǐ

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

资源分布:生于草地、山沟、林缘或向阳的灌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与作用:补虚。治痨伤、头晕。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附方:①治痨伤:三铃子根五钱。蒸酒一两,每日服三次。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

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幼枝被淡黄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枚,大小和形状变化很大,卵形至菱形,长2.5~11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而有细尖,基部楔形,边缘粗糙;叶柄短;卷须不发达而变为针状;托叶狭菱形,边缘具稀疏粗齿。总状花序腋生;萼斜钟状,萼齿5。三角形,下面3齿高,疏生短毛;花冠紫色或紫红色,旗瓣提琴形,先端微缺,长约15毫米,翼瓣先端钝,下部有耳和爪,长约13毫米,龙骨瓣曲卵形,有耳及爪,与翼瓣等长;子房具柄,花柱上部有毛。荚果狭矩形,两侧扁,无毛,长2.5~4厘米;种子扁圆形,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9月。

资源分布:生于草地、山沟、林缘或向阳的灌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与作用:补虚。治痨伤、头晕。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附方:①治痨伤:三铃子根五钱。蒸酒一两,每日服三次。
②治头晕:三铃子嫩叶三钱。蒸鸡蛋吃。(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三铃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