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棕根的功效_大地棕根的用量和禁忌_大地棕根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大地棕根

汉语拼音:Dà Dì Zōnɡ Gēn 性味:辛;微苦;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大地棕根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大地棕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英文名:Rhizome of Largeleaf Curculigo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仙茅科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

汉语拼音:Dà Dì Zōnɡ Gēn

原形态:大叶仙茅,多年生草本。高达1m多。根茎粗厚,块状,具细长的走茎。叶基生,通常4-7片;叶柄长30-80cm,上面有槽,侧背面均被短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近长圆形,长40-90cm,宽5-14cm,纸质,全缘,先端长渐尖,具折扇状脉,背面脉上具短柔毛或无毛。花葶从叶腋发出,通常短于叶,长(10-)15-30cm,密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强烈缩短成头状,球形或近卵形,俯垂,长2.5-5cm,具多数排列密集的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2.5cm,被毛;花黄色,具长约7mm的花梗;花被裂片6,卵状长圆形,长约8mm,宽3.5-4mm,先端钝,外轮的背面被毛,内轮的仅背面中脉或中脉基部被毛;雄蕊6,花丝长不及1mm,花药线形,长约5mm;花柱比雄蕊长,纤细,柱头近头状,有极浅的3裂,子房长圆形或近球形,被毛。浆果近球形,白色,直径约4-5mm,无喙;种子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纵凸纹。花期5-6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50-2200m的林下或阴湿处。

性味:辛;微苦;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肾虚咳喘;阳痿遗精;白浊带下;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散瘀,消肿,祛风湿。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2.《四川中药志》:补虚劳,调经。治虚劳咳嗽,腰脚腿软痛,妇女红崩白带,及男子遗精白浊。

归经:肾;肺;肝经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叶、须根,晒干。

汉语拼音:Dà Dì Zōnɡ Gēn

原形态:大叶仙茅,又名:松兰、竹灵芝、岩棕。

资源分布:生山野或栽培于屋旁,喜生长湿地。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南部尤为常见。产四川、广西。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微苦,性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杨,3~6钱;或炖肉吃。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竹灵芝根茎制成蜜丸或片剂口服。蜜丸每丸重3钱(其中含蜜1.5钱),日3次,每次1~2丸;片剂每片0.5克,日3次,每次8片。均10日为一疗程。经351例观察,一疗程后临床控制120例(34.2%);显效165例(47%),好转58例(16.5%);无效9例(2.3%)。对镇咳、祛痰平喘均有较好疗效。大部分病人服药4~8天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睡眠好,食欲增加。少数在服药后1~2天有轻微头昏或轻度下肢酸软;有胃溃疡者,服药后有轻度疼痛,均不影响治疗。

出处:《四川中药志》

附方:①治虚劳咳嗽:大地棕根、白藓皮、沙参。炖鸡服。

性状:根茎块状肉质,节显着,有圆点状的须根痕,顶端有残留的叶痕。质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白色,中柱显着。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大地棕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