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的功效_苦甘草的用量和禁忌_苦甘草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苦甘草

汉语拼音:Kǔ Gān Cǎo 别名: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 性味:苦,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苦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苦甘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产内蒙古。

性状鉴别: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15~20厘米的小段,径约0.8~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附方:①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钱。水煎服。
②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熏洗患处。
③治牙痛:苦豆子根二钱。水煎服。
④治烫伤:苦豆子根适量。研末,油调外敷。(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⑤治痢疾,黄疸热病,狂躁:苦豆子根二至三钱。煎汤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Kǔ Gān Cǎo

资源分布:产内蒙古。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附方:①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钱。水煎服。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15~20厘米的小段,径约0.8~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苦甘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