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马鞭草

汉语拼音:Mǎ Biān Cǎo 别名:凤颈草(《纲目》),紫顶龙芽(《纲目拾遗》),铁马鞭(《草木便方》),狗牙草(《中国药植志》),鹤膝风、苦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顺捋草、靖蜒草(《南宁市药物志》),退血草、铁马莲(《湖南药物志》),田鸟草、铁扫手(《闽东本草》).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土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马鞭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国药典》

马鞭草的功效_马鞭草的用量和禁忌_马鞭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英文名:HERBA VERBENAE

药材基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汉语拼音:Mǎ Biān Cǎo

性状鉴别:(1)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为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23~58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类圆三角,直径24~35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

性味:苦,凉。

用法用量:4.5~9g。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归经:归肝、脾经。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凤颈草(《纲目》),紫顶龙芽(《纲目拾遗》),铁马鞭(《草木便方》),狗牙草(《中国药植志》),鹤膝风、苦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顺捋草、靖蜒草(《南宁市药物志》),退血草、铁马莲(《湖南药物志》),田鸟草、铁扫手(《闽东本草》).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土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7~10月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有分枝,四棱形,棱及节上疏生硬毛a叶对生;茎生叶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羽状深裂,裂片上疏生粗锯齿,两面均有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6~30厘米;花小,紫蓝色;花萼管状,长约2毫米,先端5浅裂,外面及顶端具硬毛;花冠唇形,下唇较上唇为大,上唇2裂,下唇3裂,喉部有白色长毛;雄蕊4,着生花冠筒内,不外露;雌蕊1,子房上位,4室,花柱顶生,柱头2裂。蒴果长方形,成热时分裂为4个小坚果。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资源分布:生于河岸草地、荒地、路边、田边及草坡等处。分布全国各地。主产湖北、扛苏、广西、贵州。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鉴别: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根茎圆柱形,长1~2厘米,表面土黄色,周围着生多数的根及须根。茎四棱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沟,具稀疏的毛;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片灰绿色或棕黄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具毛。顶端具花穗,可见黄棕色的花瓣;有时巳成果穗,果实宿存灰绿色的萼片,萼片脱落后,则见灰黄色的4个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干燥、色青绿、带花穗、无根及杂质者为佳。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捣汁1~2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Y瘕,痈肿疮毒,牙疳。
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Y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②《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出处:《别录》

附方:①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③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④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⑤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⑥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Y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⑦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⑧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⑨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

英文名:HERBA VERBENAE

药材基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全草含两种内酯类物质:马鞭草甙(verbenalin,C17H24O10)、马鞭草醇(verbenalol,C11H14O5)。此外,尚含有腺甙(adenosine,C10H13O4N5)及鞣质、挥发油。

汉语拼音:Mǎ Biān Cǎo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主根近木质,黄白色,有多数须根。茎多分枝,四棱形,棱及节上有刚毛。叶对生;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柄;叶片卵圆至长圆形,通常3裂,不规则羽状分裂。夏、球开淡蓝色小花。朔果包于萼内,成熟时开裂成4个小坚果。

资源分布:生于林边及旷野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鉴别: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性味:苦,凉。

用法用量:4.5~9g。。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Y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归经:归肝、脾经。

附方:1、疟疾:①鲜马鞭草2~4两(干草减半),水煎浓缩至300毫升,于疟发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5~7天。对间日虐疗效较恶性疟为佳。②马鞭草1份,黄荆条2份,上药晒干,研成粉末。每日2次,每次3~5钱,可连服1周。③马鞭草注射液:成人3毫升,儿童酌减,发作前2小时肌肉注射。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马鞭、龙芽草、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牙草、马鞭稍、小铁马鞭、顺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铁马莲、疟马鞭、土荆芥、野荆芥、燕尾草、白马鞭、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

英文名:European Verbena, Herb of European Verbena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

化学成分:全草含马鞭草甙(verbenalin),戟叶马鞭草甙(hastatoside ),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 ,桃叶珊瑚甙(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叶中含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 -carotenne)。根和茎中含水苏糖(stachyose)。

汉语拼音:Mǎ Biān Cǎo

原形态:马鞭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20cm。茎四方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长可达25cm;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直或弯,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长约2mm,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溪旁或林边。

性状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10g,加入等量的碳酸钙拌匀,用80%甲醇溶液回流提取2h,滤过。滤液低温蒸干,残渣用少量乙醇溶液,作供试液。以马鞭草甙为标准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1:3:1)展开,用Godin试剂(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喷雾后于105℃烘烤片刻,供试液色谱在对照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

性味:苦;辛;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归经:肝;脾经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性状:性状鉴别 带根的全草。根茎圆柱形。茎方柱形,直径0.2-0.4cm;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纵沟;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对生,灰绿色或棕黄色,多皱缩破碎,具毛;完整叶片卵形至长圆形,羽状分裂或3深裂。穗状花序细长,小花排列紧密,有的可见黄棕色花瓣,有的已成果穗。果实包于灰绿色宿萼内,小坚果灰黄色,长约 0.2cm,于扩大镜下可见背面有纵脊纹。气微,味微苦。以色青绿、带花穗、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切向壁稍厚。棱角的角隅处有角质状增厚细胞4-5列,内含浅黄色色素。皮层纤维束于茎的四角,各有1个大束,四边各有2个小束。韧皮部狭窄,细胞较小。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稍宽,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纤维组成。中央髓部宽广,细胞壁薄。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注意:孕妇慎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马鞭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