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防风的功效_石防风的用量和禁忌_石防风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石防风

汉语拼音:Shí Fánɡ Fēnɡ 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 性味:苦辛,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石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石防风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珊瑚菜(《纲目》),山(《安徽通志》)。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灰黄色或黑褐色。茎圆柱状,高30~80厘米,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2回3出式羽状全裂,1回裂片卵形至披针形,最终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缺刻状牙齿;茎上部叶简单,鞘狭倒卵形,不膨大。复伞形花序,有小伞形花序10~15个。小伞形花序柄长1~2.5厘米,含花20~30朵;总苞1~2片或缺如,小总苞片数片,丝状线形;较花梗稍短或同长;花瓣5,白色,先端弯向内方。双悬果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无毛,背棱中棱肋状,侧棱稍广。花期夏、秋季。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陕西、河北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列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本品在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广西等地亦作前胡使用。

性味:苦辛,凉。
①《纲目》:辛甘。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功效与作用: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①《本草图经》:疗头风眩痛。
②《陕西中草药》:降气祛痰,发散风热,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胸胁胀满,喘息。

出处:《本草图经》

附方:①治感冒,咳嗽,气喘:石防风、苦杏仁各三钱,紫苏子、桔梗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孕妇咳嗽:石防风、当归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前胡

英文名:Root of Terebinthaceous Hogfenne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 (Fisch.) Fisch. Ex Turcz. [Selinum terebinthaceum Fisch. Ex Trevir.]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了采挖根,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根中含异环氧布特雷辛(isoepoxybuteri-xin)[1]。果实中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mgasterol),紫花前胡素(decurs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2]。另含德尔妥因(deltoin)[3].

汉语拼音:Shí Fánɡ Fēnɡ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根颈稍粗,残存棕褐色叶鞘纤维;根长圆锥形,径0.5-1.2cm,表皮灰褐色。茎睦立,具纵条纹,下部光没无毛,上部时有微细柔毛。基生叶叶柄长8-20cm;叶片轮廓椭圆形至三角状卵形,长6-18cm,宽5-15cm,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浅裂或具2-3锯齿,长0.8-1.2cm,两面均无毛或仅叶脉基部有糙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无叶柄,仅有抱茎的宽阔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3-15cm;伞辐8-20,带棱角近方形;总苞片0-2,线状披针形;小总苞片6-10,线形;花白色;萼齿细长锥形;花瓣倒心形;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向下弯曲。分生果卵状椭圆形,长3-4mm,宽2-3mm,背棱和中棱线形突起,侧棱翅状;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林缘及山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东。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裂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强,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
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性味:苦辛;凉味苦;辛;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功效与作用:散风清热;降气祛痰。主感冒;咳嗽;痰喘;头风眩痛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疗头风眩痛。
2.《陕西中草药》:降气祛痰,发散风热。治感昌,咳嗽,支气管炎,胸肋胀满,喘息。

归经:归肺;肝经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裂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强,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根和果实中分离到前胡甙元。

汉语拼音:Shí Fánɡ Fēnɡ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灰黄色或黑褐色。茎圆柱状,高30~80厘米,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2回3出式羽状全裂,1回裂片卵形至披针形,最终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缺刻状牙齿;茎上部叶简单,鞘狭倒卵形,不膨大。复伞形花序,有小伞形花序10~15个。小伞形花序柄长1~2.5厘米,含花20~30朵;总苞1~2片或缺如,小总苞片数片,丝状线形;较花梗稍短或同长;花瓣5,白色,先端弯向内方。双悬果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无毛,背棱中棱肋状,侧棱稍广。花期夏、秋季。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陕西、河北等地。

性味:苦辛,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功效与作用: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出处:《本草图经》

附方:①治感冒,咳嗽,气喘:石防风、苦杏仁各三钱,紫苏子、桔梗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列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石防风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