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糯米

汉语拼音:Nuò Mǐ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性味:甘;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糯米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糯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糯米的功效_糯米的用量和禁忌_糯米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英文名:Polished Glutinous Ric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

采收和储藏:用机器除去稻壳,取其种仁。

汉语拼音:Nuò Mǐ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长籽型 长椭圆形,略扁,长4-5mm,宽1.5-2mm。一端钝圆,另端歪斜,有胚脱落的痕迹。表面浅白色,不透明,平滑。质坚硬,断面粉性。蒸煮后韧性极强,有光泽。气微,味甘。 (2)圆籽型 籽粒较短圆,长3-4mm,宽1.5-2.5mm。余同长籽型。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淀粉粒为单粒和复粒。单粒淀粉多为多面体,脐点、层纹不明显,少数为圆形或半球形。复粒淀粉有多数分粒。

性味:甘;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入丸、散;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剑汗;解毒。主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自汗;痘疮;痔疮

各家论述:1.《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2. 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3. 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4.《本草拾遗》:主消渴。
5.《四声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6.《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完青毒。
7.《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用药禁忌:《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归经:脾;胃;肺经

出处:《千金.食治》。《纲目》:糯糠,洽齿黄,烧取白灰,旦旦擦之。

附方: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董)。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②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未,每服三钱,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纲目》)③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熟,磨筛,人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人砂糖二匙,胡椒未少许,以极滚汤调食,大有滋补,久服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④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力未,每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⑤治虚劳不足:糯米

性状:性状鉴别 (1)长籽型 长椭圆形,略扁,长4-5mm,宽1.5-2mm。一端钝圆,另端歪斜,有胚脱落的痕迹。表面浅白色,不透明,平滑。质坚硬,断面粉性。蒸煮后韧性极强,有光泽。气微,味甘。 (2)圆籽型 籽粒较短圆,长3-4mm,宽1.5-2.5mm。余同长籽型。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淀粉粒为单粒和复粒。单粒淀粉多为多面体,脐点、层纹不明显,少数为圆形或半球形。复粒淀粉有多数分粒。

注意:《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稻米(《别录》),江米(《本草原始》),元米(《随息居饮食谱》)。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性味:甘,温。
①《别录》:味苦。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甘,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④《本草拾遗》:主消渴。
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
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各家论述:①《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②《纲目》: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孟诜、苏颂,或言其性凉性寒者,谬说也,《别录》已谓其温中坚大便,令人多热,是岂寒凉者乎?今人冷泄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验矣。痘证用之,亦取此义。
③《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用药禁忌:《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出处:《千金・食治》

附方: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②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纲目》)
③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热,磨筛,入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凋食,大有滋补,久服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
④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禾,海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
⑤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纲目》)
⑥治腹痛:糯米一、二升。炒极热,盛长袋中,缚于痛处,细研八角茴香三钱,以盐酒随时服之。(《摄生众妙方》)
⑦治妊娠胎动,腹痛,或下黄赤汁:糯米一分,黄耆一两(锉),芎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普济方》)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江米

药材基源:禾本科糯米Oryza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以种子入药。

汉语拼音:Nuò Mǐ

用法用量:配方用,3~5钱。

功效与作用:益气健脾。主治下痢禁口,久泄食减,小便白浊。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稻米(《别录》),江米(《本草原始》),元米(《随息居饮食谱》)。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汉语拼音:Nuò Mǐ

性味:甘,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各家论述:①《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归经:入脾、胃、肺经。

出处:《千金·食治》

附方: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注意:《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糯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