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亮菌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亮菌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亮菌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菌苗丝体的腐朽树根或树桩供用。
化学成分:含假蜜环菌甲素、乙素、丙素及甘露醇。
汉语拼音:Liànɡ Jūn
原形态: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厘米,蜜黄色,有平伏毛状小鳞片。菌褶延生,浅蜜黄色,不等长,稍稀。菌柄杏仁黄色,基部色较深,上部稍细,纤维质,内部松软,有平伏毛状鳞片,渐变光滑。抱子广椭圆形,光滑,无色,7.2~8.4x5~6.5微米。菌丝体在培养基上初生时白色,在暗处发出浅蓝色荧光。老化后转变为黄棕色至棕褐色,不发光。具发达的根状菌索。
资源分布:生于阔叶树的基部或桩上,子实体可食。分布河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
用法用量:煎剂:每次50毫升,一日三次;片剂:每次10片,每日三次。
功效与作用:①治胆囊炎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菌苗丝体的腐朽树根或树桩供用。
原形态: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厘米,蜜黄色,有平伏毛状小鳞片。菌褶延生,浅蜜黄色,不等长,稍稀。菌柄杏仁黄色,基部色较深,上部稍细,纤维质,内部松软,有平伏毛状鳞片,渐变光滑。抱子广椭圆形,光滑,无色,7.2~8.4x5~6.5微米。菌丝体在培养基上初生时白色,在暗处发出浅蓝色荧光。老化后转变为黄棕色至棕褐色,不发光。具发达的根状菌索。
资源分布:生于阔叶树的基部或桩上,子实体可食。分布河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
用法用量:煎剂:每次50毫升,一日三次;片剂:每次10片,每日三次。
功效与作用:治胆囊炎、肝炎、阑尾炎、中耳炎等。
出处:江苏《医学科学研究学术报告资料选编》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假蜜环菌、假蜜环蕈
药材基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亮菌Clitocybe tabescens (Scop. ex Fr.)Bres. [Armiooarialla tabescens Scop. ex Fr.]。
汉语拼音:Liàn Jūn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
功效与作用:抗菌消炎。主治胆囊炎,肝炎。
炮制:现已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从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一种新的香豆素化合物——假蜜环菌甲素。制成注射剂供用。(原菌株采自发光柳树朽木)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假蜜环菌、易逝杯伞、青杠钻、光菌、发光小蜜环菌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illariella tabescens (Scop .ex Fr.) Sing.[Clitocybe tabescens (Scop.ex Fr.) Bres.]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发光假蜜环菌丝体。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发光假蜜环菌培养液中含假蜜环菌素(armil-larisin) A、B、C,甘露醇(mannitol),另外,还含有亮菌多糖ATM、AT-HW、AT-AL。子实体含甘油(glycerol),葡萄糖(glucose),海藻糖(trehalose),赤藓醇(erythritol)等。
汉语拼音:Liànɡ Jūn
原形态:菌盖宽3-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钝;盖面不粘,蜜黄色或黄褐色,老后锈褐色,往往中部色深,有纤毛状鳞片;盖缘有的时稍上翘。菌肉白或带乳黄色。菌褶延生,较窄,幅窄,不等长,白色至污白色或稍带淡肉粉色。菌杯长3-12cm,粗0.3-1cm,近等粗,上部污白色,中部以下灰褐色至黑褐色,常扭曲。有平状丝状纤毛,内部松软,后中空。孢子宽椭圆形至近卵圆形,平滑,无色,(8-10)μm×(5-7)μm。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桩上或树干的根部和基部,丛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菌丝体白色或黄棕色至棕褐色。菌索发达。白色菌丝体在暗处发浅蓝色荧光。
性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1.5-3g。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主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肝炎;阑尾炎;中耳炎。
归经:肝;胆经
出处:出自江苏《医学科学研究学术报告资料选编》
性状:性状鉴别 菌丝体白色或黄棕色至棕褐色。菌索发达。白色菌丝体在暗处发浅蓝色荧光。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亮菌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