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石灰

汉语拼音:Shí Huī 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 性味:辛;苦;涩;温;有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石灰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石灰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

英文名:Lime-stone, Li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estone;Lime;Portlandite

药材基源: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的生石灰,及其水化产物熟石灰,即羟钙石,或两者的混合物。

化学成分:生石灰为氧化钙(CaO),熟石灰为氢氧化钙[Ca(OH2)]。生石灰或熟石灰露于大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CaCO3),因此石灰陈久,成分都变为碳酸钙。

汉语拼音:Shí Huī

原形态:1.石灰岩 主要由方解石所组成,为致密块状体。白色或灰白色,由所含杂质成分差异,颜色变化甚大。如含铁质则呈褐色,含有机质时呈灰至黑色。土状光泽,透明度较差。非常致密时多呈贝状断口。
2.石灰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为粒状致密块体,罕见有立方体或八面体状单晶。白色,或带灰白、灰黄等色调。土状光泽。硬度3.5。相对密度3.3。
3.晶本结构属三方晶系。粉末状疏松块体,极罕见其细鳞片状晶体。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硬度2。相对密度2.23。易溶于热盐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均有产出。

资源分布:石灰,尤其熟石灰,在长期存放中,若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可形成方解石,并与熟石灰共存。故陈年石灰中含细分散的碳酸钙。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生石灰 主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有微细裂缝,多孔。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不透明。土状光泽。体较轻,质硬,易砸碎,断面粉状。以块状、色白、无杂石及其他杂质者为佳。
(2)熟石灰 为粉末状或为疏松块体,白色或淡灰白色,土状光泽。以粉细、色白、无硬块者为佳。

性味:辛;苦;涩;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外用: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

功效与作用: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主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下肢溃疡;创伤出血;汤火烫伤;久痢脱肛;赘疣;疥癣;湿疹;痱子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石灰,《本经》不言其毒,观所主皆不入汤,其为毒可知矣。火气未散,性能灼物,故主去黑子息肉及堕眉也。其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髓骨疽者,皆风热毒气浸淫于骨肉皮肤之间,辛温能散风热毒气,且能蚀去恶肉而生新肌,故为诸疮肿要药也。辛而燥,故又能杀痔虫。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者,以其性能坚物,使不腐坏,且血见石灰,则止,而百草又能活血凉血故也。
2.《医林纂要》:石灰,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坚,涩能收能止。
3.《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

用药禁忌:凡有实火,胃热者及孕妇者皆禁用。

归经:肝;脾

出处:出自1.《本经》。
2.陶弘景:石灰,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饮之,则腹痛下痢。疗金疮亦甚良。
3.《唐本草》:石灰,《名医别录》及今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采蘩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合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干,末,以疗疮生肌,大验。
4.《本草图经》: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此烧青石为灰也。又名石

性状:性状鉴别 (1)生石灰 主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有微细裂缝,多孔。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不透明。土状光泽。体较轻,质硬,易砸碎,断面粉状。以块状、色白、无杂石及其他杂质者为佳。

炮制:1.净制:采得石灰岩矿石,择较洁净者,除去尘土上等杂质。

注意:凡有实火,胃热者及孕妇者皆禁用。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垩灰(《本经》),希灰(《别录》),石垩(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药尔雅》),锻石(《日华子本草》),石锻(《本草图经》),矿灰(《纲目》)。

药材基源: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

原形态:主要由方解石所组成,为致密块状体。光泽暗淡,呈土状或石头光泽。颜色变化甚大,视其所含杂质的种类及多少而定。透明度也较差。非常致密时多呈贝状断口。

性状鉴别:①生石灰
为不规则的块状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质硬。粉末白色。易溶于酸,微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则逐渐风化而成熟石灰。
②熟石灰
又名:消石灰。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见块状物。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蜀本草》:有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无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

功效与作用: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
①《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②《别录》:疗髓骨疽。
③《药性论》:治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于白、败船茹甚良。
④《日华子本草》: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
⑤《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肉,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喝,黑须发。
⑥《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清金,杀虫解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肝、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出处:《本经》

附方:①治疥:淋石灰汁洗之。(《孙真人食忌》)
②治夏月痱子及热疮:葛粉一(三)两,石灰一两(微炒),甘草二两(生用为末)。上药相和,研令匀,用绵扑之。(《圣惠方》)
③治卒发疹:石灰随多少和醋浆水调涂。(《元希声秘验方》)
④治外伤性出血:陈石灰二两,冰片二钱,白矾二钱(煅)。将石灰炒黄,加入冰片及白矾,研成细末,撒于创面包扎即可。(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⑤治痔疾,肛门边肿硬,痒痛不可忍:风化石灰三两,芫花三两,灶突内黑煤二两,上药捣罗为末,分作两分于铫子内点醋炒,侯梢热,以帛裹熨之,冷则再换。(《圣惠方》)
⑥治大肠久积虚冷,每因大便脱肛,不能收入:石灰熬令热,以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换。(《圣惠方》)
⑦治偏坠气痛:陈石灰(炒)、五倍子、山栀子等分。为末,面和醋调敷之。(《医方摘要》)
⑧去疣目:苦酒渍石灰六、七日,取汁滴点疣上。(《千金方》)
⑨治痄腮肿痛:醋调石灰敷之。(《简便单方》)
⑩治痰核红肿寒热,状如瘰疬:石灰火煅为末,以白果肉同捣贴之,蜜调亦可。(《活人心统》)
⑾治疔肿:石灰三分,马齿菜二分。上二味捣,以鸡子白和敷之。(《千金方》)
⑿治痢血数十年:石灰三大升,炒令黄,以水一斗搅,令澄清,一服一升,三服。(《外台》)
⒀治白带白淫及水泻不止: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九,空心米饮下。(《集玄方》)
⒁治腹胁积块:风化石灰半斤,瓦器炒极热,入大黄末一两,炒红取起,入桂末半两,略烧,入米醋和成膏,摊绢上贴之,内服消块药,甚效。(《丹溪心法》)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

英文名:Lime-stone, Li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estone;Lime;Portlandite

药材基源: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的生石灰,及其水化产物熟石灰,即羟钙石,或两者的混合物。

化学成分: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见夹杂物为硅酸、铁、铝、镁等。

汉语拼音:Shí Huī

原形态:1.石灰岩 主要由方解石所组成,为致密块状体。白色或灰白色,由所含杂质成分差异,颜色变化甚大。如含铁质则呈褐色,含有机质时呈灰至黑色。土状光泽,透明度较差。非常致密时多呈贝状断口。
2.石灰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为粒状致密块体,罕见有立方体或八面体状单晶。白色,或带灰白、灰黄等色调。土状光泽。硬度3.5。相对密度3.3。
3.晶本结构属三方晶系。粉末状疏松块体,极罕见其细鳞片状晶体。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硬度2。相对密度2.23。易溶于热盐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均有产出。

资源分布:石灰,尤其熟石灰,在长期存放中,若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可形成方解石,并与熟石灰共存。故陈年石灰中含细分散的碳酸钙。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生石灰 主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有微细裂缝,多孔。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不透明。土状光泽。体较轻,质硬,易砸碎,断面粉状。以块状、色白、无杂石及其他杂质者为佳。
(2)熟石灰 为粉末状或为疏松块体,白色或淡灰白色,土状光泽。以粉细、色白、无硬块者为佳。

性味:辛;苦;涩;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外用: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

功效与作用: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主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下肢溃疡;创伤出血;汤火烫伤;久痢脱肛;赘疣;疥癣;湿疹;痱子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石灰,《本经》不言其毒,观所主皆不入汤,其为毒可知矣。火气未散,性能灼物,故主去黑子息肉及堕眉也。其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髓骨疽者,皆风热毒气浸淫于骨肉皮肤之间,辛温能散风热毒气,且能蚀去恶肉而生新肌,故为诸疮肿要药也。辛而燥,故又能杀痔虫。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者,以其性能坚物,使不腐坏,且血见石灰,则止,而百草又能活血凉血故也。
2.《医林纂要》:石灰,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坚,涩能收能止。
3.《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4.《别录》:疗髓骨疽。
5.《药性论》:治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子白、败船茹甚良。
6.《日华子本草》: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
7.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痢,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wo,黑须发。
8.《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清金,杀虫解毒。

用药禁忌:凡有实火,胃热者及孕妇者皆禁用。

归经:肝;脾

出处:出自1.《本经》。
2.陶弘景:石灰,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饮之,则腹痛下痢。疗金疮亦甚良。
3.《唐本草》:石灰,《名医别录》及今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采蘩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合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干,末,以疗疮生肌,大验。
4.《本草图经》: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此烧青石为灰也。又名石

附方:①治疥:淋石灰汁洗之。(《孙真人食忌》)

性状:①生石灰

炮制:1.净制:采得石灰岩矿石,择较洁净者,除去尘土上等杂质。

注意:凡有实火,胃热者及孕妇者皆禁用。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石灰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