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猫爪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猫爪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猫爪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国药典》
英文名:RADIX RANUNCULI TERNATI
药材基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汉语拼音:Māo Zhuǎ Cǎo
性状鉴别:本品呈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性味:甘、辛,温。
用法用量:15~30g,单味药可用至120g。
功效与作用:散结,消肿。用于瘰疬未溃、淋巴结结核。
归经:归肝、肺经。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猫爪儿草、三散草
英文名:Root of Catclaw Buttercup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R.zuccarinii Miq.]
药材基源:为毛科植物毛茛的块根或全草。。
采收和储藏:栽种2-3年后,于秋末或早春采挖。挖回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汉语拼音:Māo Zhuǎ Cǎo
原形态:小毛茛,多年生小草本。高5-20cm。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块根近纺锤形或卵球形,直径3-5mm。茎铺散,多分枝,疏生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柄长6-10cm;叶片形状多变,单叶3裂或三出复叶;叶片长0.5-1.7cm,宽0.5-1.5cm,小叶或一回裂片浅裂或细裂成条形裂片;茎生叶较小,细裂,多无柄。花序具少数花;花两性,单生茎顶和分枝顶端,直径1-1.5cm;萼片5,椭圆形,长3-4mm,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6-8mm,亮黄色,基部有爪,长约0.8mm,蜜槽棱形;雄蕊多数,花药长约1mm;花托无毛;心皮多数,无毛,花柱短。瘦果卵球形,长约1.5mm,无毛,边缘有纵肋,喙长约0.5mm。花期3-5月,果期4-8月。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湿草地、田边荒地或山坡草丛中,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山地亦可见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湖北、广西。
性状鉴别:1.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以色黄褐,质坚实者为佳。
2.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黄棕色,有的分化为表皮毛,壁微木化。皮层为20-30列细胞,壁稍厚,有纹孔;内皮层明显。中柱小,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木质部、韧皮部各2束,间隔排列。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性味:甘辛;温;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功效与作用:解毒;化痰散结。主主治瘰疬;结核;咽炎;疔疮;蛇咬伤;疟疾;偏头痛;牙痛
归经:肝;肺经
出处:出自《中药材手册》
附方:①治瘰疬:一、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二、猫爪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汁,加黄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药再煎,不加黄酒服。二日一剂,连服四剂。间隔三至五天再续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肺结核:猫爪草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药手册列
性状:1.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小毛茛
药材基源: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的块根。秋冬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Māo Zhuǎ Cǎo
性味:辛、苦,平。有小毒。
用法用量:0.5~1两。
功效与作用:解毒,散结。用于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
摘录出处④: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毛茛种植物小毛茛的块根。全年可采,根挖出后,剪去茎部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细柔毛,后变秃净或稍具柔毛。块根肉质,纺锤形,常数个聚集。茎高5~15厘米,具分枝;基生叶为3出复叶或3深裂,小叶片卵圆形或阔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5~1厘米,先端3浅裂或齿裂,基部楔形,有时裂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央裂片较两侧者略大;具叶柄,柄长3~6厘米,基部扩大,边缘膜质;茎生叶互生,通常无柄,3裂,裂片线形,长约1.5厘米,宽约1毫米。花单生于茎端,与叶对生,直径达1.5厘米,花柄长0.5~2厘米,有短细毛:萼片5,长圆形或倒卵形,膜质,绿色,边缘淡黄色,向下反曲,外有细毛;花瓣5,阔倒卵形,黄色,无毛;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心皮多数,离生,丛集于膨大的花托上;柱头短小,单一。聚合果球形;瘦果扁卵形,细小,表面淡棕色,平滑,顶端有短喙。花期4~5月。果期5~6月。
资源分布:生于田边、路旁、洼地及山坡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产河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的块根呈纺锤形,常数个簇生一起,形似猫爪,全长约1厘米余。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点状须根痕,有的尚有须根残留;上端有黄棕色残茎或茎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实心或空心。气无,味微甘。以色黄褐、质坚实饱满者为佳。
性味:甘辛,温。
①《中药材手册》:味微甘。
②《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无毒。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味辛,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
功效与作用:治瘰疬,肺结核,疟疾。
①《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截疟。治瘰疬,肺结核。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出处:《中药材手册》
附方:①治瘰疬:㈠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㈡猫爪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汁,加黄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药再煎,不加黄酒服。二日一剂,连服四剂。间隔三至五天再续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猫爪草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猫爪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