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油的功效_鸢油的用量和禁忌_鸢油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鸢油

汉语拼音:Yuān Yóu 别名:鹰油 性味:甘;咸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鸢油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鸢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

功效与作用:鸢油和烟油,搽癞子。

出处:《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

汉语拼音:Yuān Yóu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

功效与作用:鸢油和烟油,搽癞子。

出处:《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鹰油

英文名:kite fa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lvus korschun (Gmelin)

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

汉语拼音:Yuān Yóu

原形态:鸢,鸢为大型鸟类。羽色大都为褐色。额白;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几为纯褐色,头顶和后颈的各羽有黑褐色羽干,两侧杂以棕白色,使羽干纹特别明显。两翅初级飞羽黑褐色。尾呈叉状;尾羽浓褐,微缀黑褐色横斑,羽端褐白色。耳羽纯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鸢颏和喉白,羽端较褐,羽干黑褐,胸以瑕浓褐色,羽干也黑,其左右两侧稍沾棕色,因呈纵纹;下腹、尾下覆羽以及覆腿羽呈棕黄色,白色羽基常展露于外;翼下覆羽暗红褐色,腑红褐色而杂以黑褐色羽干;尺羽下面大都暗灰褐色,而于外侧初级飞羽的基部具一大形白斑,展翅高翔时,特别明显。幼鸟的头部和腹部满布纵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蜡膜和下嘴基部淡黄沾绿;脚灰黄色,爪黑。

生态环境:为城市、村镇以及栽培地带和山野等处常见的一种鸟类。天晴朗时,喜单独翱翔在天空中历久不停。冬季三五成群漫游。飞行时易改变方向而多成圈状,或在滑翔中两翅不甚振动,有如高悬在空中一般。视力锐每,叫声如吹箫一般。食物主要为肉食性,如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类及鱼类等,亦吃小型动物尸体及残屑。在我国南方自二月间就开始繁殖,结群营巢在山谷丛树间的巨木上,或置于小丘的岩棚巅处。卵每窝一般2-3枚,污白色或稍带绿,杂以各色斑点。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各地,为终年常见的留鸟。

性味:甘;咸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

功效与作用:软坚收敛。主疮癣癞

归经:肺经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鸢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