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梳剑的功效_篦梳剑的用量和禁忌_篦梳剑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篦梳剑

汉语拼音:Bì Shū Jiàn 别名:矛叶蹄盖蕨、山鸭蕨、手指甲、舌子风、小石剑、剑叶卷莲、分金草、叶下青、小金刀、天蜈蚣、青根、石箬、小连铁草、山鸭蕨、手甲草、斩蛇剑 性味:苦;涩;微寒;无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篦梳剑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篦梳剑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矛叶蹄盖蕨、山鸭蕨、手指甲、舌子风(《广西中兽医药植》),小石剑(《福建中草药》),剑叶卷莲、分金草、叶下青、小金刀、天蜈蚣、青根(《湖南药物志》),石箬(《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小连铁草(《贵州药植目录》)。

英文名:Twin-sorus Fern

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单叶双盖蕨的全草。

汉语拼音:Bì Shū Jiàn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相距约1.5~3厘米;叶柄长8~15厘米,基部被棕色鳞片;叶片长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3厘米,两端渐狭,全缘或呈波状,亚革质至草质,侧脉明显,分离,叉分,或2~3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平行而直,着生在叉分细脉上,常两侧均有,多数生在叶的上半部,囊群盖同形,膜质。

资源分布:生沟中阴湿酸性石上。分布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

性味:①《福建中草药》:"微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烂擦。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治肺结核咳痰带血,热淋尿血,目赤肿痛。

各家论述:1.《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归经:肺;肾经

出处:《福建中草药》

附方:①治肺结核咳血,肺热痰中带血:鲜篦梳剑一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闩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蛇轮草

药材基源:蕨类蹄盖蕨科矛叶蹄盖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Presl,以全草、根状茎入药。

汉语拼音:Bì Shū Jiàn

资源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

性味:甘、辛、微苦,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根状茎适量,捣烂浸酒,外搽伤口周围。

功效与作用:全草:清热凉血,利尿。主治肺结核咯血,血尿,肺脓疡,小儿久热不退,痢疾,小便不利或尿闭。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矛叶蹄盖蕨、山鸭蕨、手指甲、舌子风、小石剑、剑叶卷莲、分金草、叶下青、小金刀、天蜈蚣、青根、石箬、小连铁草、山鸭蕨、手甲草、斩蛇剑

英文名:Twin-sorus Fern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假双盖蕨的全草或根茎。

汉语拼音:Bì Shū Jiàn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状茎细长,横走,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相距约1.5-3cm;叶柄长8-15cm,基部被棕色鳞片;叶片长披针形,长10-25cm,宽2-3cm,两端渐狭,全缘或呈波状,亚革质至草质,侧脉明显,分离,叉分,或2-3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平行而直,着生在叉分细脉上,常两侧均有,多数生在叶的上半部,囊群盖同形,膜质。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林下溪谷边或酸性土及岩石上。

性味:苦;涩;微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止血通淋;清热解毒。主咳血;淋证;尿血;小儿疳积;脚癣

各家论述:1.《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归经:肺;肾经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篦梳剑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