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的功效_山莨菪的用量和禁忌_山莨菪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山莨菪

汉语拼音:Shān Làn Dàn 别名: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 性味:苦、辛,温。有大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山莨菪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山莨菪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

药材基源: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化学成分:根与全草含多种托品类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红古豆碱、山莨菪碱[6(s)hydro-xyhyoscyamine]及樟柳碱等。

汉语拼音:Shān Làn Dàn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花冠钟形,紫红棕色。朔果包围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壮,木质,径达2毫米,宿萼长方钟形,萼棱粗大凸起,脉网明显。种子多数,棕褐色,扁圆形。

资源分布:生长于高山疏林草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等省。

性味:苦、辛,温。有大毒。

用法用量:1~2分;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开水调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药禁忌:有大毒。忌酸冷,豆类。

注意:有大毒。忌酸冷,豆类。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山莨菪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