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蒟蒻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蒟蒻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蒟蒻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蒻头(《开宝本草》),白蒟蒻、鬼芋(《本草图经》),鬼头(《纲目》),磨芋(《植物名实图考》),花杆莲(《南京民间药草》),黑芋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花梗莲、虎掌、花伞把、蛇头草根(《江西草药》),蛇六谷、雷星、鬼蜡烛,蛇头子、独叶一枝花、花梗天南星、天六谷、星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的块茎。秋末采收。
化学成分:含葡配甘露聚糖。
汉语拼音:Jǔ Ru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2米,地下块茎扁球形,巨大。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绿色,具睹紫色斑;掌状复叶,小叶又作羽状全裂,轴部具不规则的翅;小裂片披针形,长4~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叶脉网状。佛焰苞大,广卵形,下部筒状,暗紫色,具绿纹,长约30厘米。花单性,先叶出现;肉穗花序圆柱形,淡黄白色,通常伸出佛焰苞外,下部为多数细小的红紫色雌花,上部为多数细小的褐色雄花,并有大形暗紫色附属物,膨大呈棒状,高出苞外;子房球形,花柱较短。浆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呈黄赤色。花期夏季。
资源分布:生长于疏林下、林缘、溪边,或栽培于园圃。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一带。
性味:辛,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须久煎2小时,取汁服)。外用:醋磨涂或煮熟捣敷。
功效与作用:化痰散积,行瘀消肿。治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汤火伤。
出处:《开宝本草》
附方:①治久疟不愈:蒟蒻、何首乌,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注意:切勿误食药渣,以免中毒。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蒟蒻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