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竹节蓼

汉语拼音:Zhú Jié Liǎo 别名: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竹、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鸡爪蜈蚣、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性味:甘;淡;性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竹节蓼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竹节蓼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竹节蓼的功效_竹节蓼的用量和禁忌_竹节蓼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竹、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鸡爪蜈蚣、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

汉语拼音:Zhú Jié Liǎo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l-3m。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mm,深绿色,具光泽,有明显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叶互生,多生于新枝上;无柄;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宽,先端锐尖;叶片菱状卵形,长4-20mm,宽2-10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花小,两性,簇生于节上,具纤细柄;苞片膜质,淡黄棕色;花被5深裂,淡绿色,后变红;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比花被短;雌蕊1,花柱短,3枚,柱头分叉。瘦果三角形,平滑,包于肉质紫红色或淡紫色的花被内,呈浆果状。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多栽于庭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淡;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归经:肝;肺经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性状:性状鉴别 带叶茎校平滑无毛。枝扁平,宽7-12mm,节明显,节间长l-2cm,表面有细密平行条纹,浅绿色或褐绿色,质柔韧。叶片菱状卵形,长0.4-2cm,宽0.2-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柄极短;托叶鞘退化为一横线条纹。气微,味微涩。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汉语拼音:Zhú Jié Liǎo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着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叶多生于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脉,无柄。花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疫果三角形,包于红色内质的花被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资源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酸,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归经:入心、肝、脾经。

出处:《广西中药志》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

药材基源:蓼科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F. Muell.)Bail.,以茎、叶入药。

汉语拼音:Zhú Jié Liǎo

资源分布:广东、广西。

性味:甘、淡,平。

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适量。

功效与作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及蜈蚣咬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辞典》

别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著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叶多生于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脉,无柄。花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疫果三角形,包于红色内质的花被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资源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酸,微寒。
①《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微寒,无毒。
②《泉州本草》:味酸微甘,性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肿经。

出处:《广西中药志》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竹节蓼二两,红乌桕木二两。咸苏木二两,假紫苏二两,千斤拔一两。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之一冲酒服,三分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竹节蓼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