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红毛鸡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红毛鸡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红毛鸡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茅笼中鸟、绿结鸡(《陆川本草》),毛鸡、落谷(《广西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除去内脏,羽毛后的全体。一般在夏、秋季捕捉。设置罗网,仿其鸣声以诱捕。捕得后应分置笼中,以免互殴致死。亦有以猎枪射杀或诱套捕捉者。捕后加工:先剖腹,从正中切开头、嘴,摘除内脏,用布或纸片抹净血迹,以竹条两根将腹部撑平,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炕干,取出,除去竹条,将脚与尾轻轻缚在一起,免其断落。
汉语拼音:Hónɡ Máo Jī
原形态:褐翅鸦鹃,又名:黄蜂、大毛鸡。
资源分布:分布自浙江南至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甘,性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浸酒涂敷。
功效与作用:《广西中药志》:"妇科用以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出处:《广西中药志》
注意:《广西中药志》:"阳盛及血燥者忌用。"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茅笼中鸟、绿结鸡、毛鸡、落谷、褐翅鸦鹃、黄蜂、大毛鸡
英文名:red feather chicke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ntropus sinensis (Stephens)
药材基源:为杜娟科动物褐翅鸦鹃的肉。
采收和储藏:一般在夏、秋季捕捉,捕杀后,剖腹去肉脏,正中切开头和下嘴,沿颈部、胸部一直剖到泄殖腔处,抹去血迹,用两根竹杆将腹部撑开,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烘干,除去竹杆将脚与尾缚在一起,免其断落。
汉语拼音:Hónɡ Máo Jī
原形态:褐翅鸦鹃,体长约50cm左右,体形似鸡。头、颈、上背及胸部均呈金属紫蓝色;肩、翼和肩间部概栗红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的先端略沾褐色;全身余部纯黑,尾羽有金属绿色反光。虹膜赤红色;嘴黑色,上嘴尖端向下弯曲,口裂及于眼下;脚、趾、爪均黑色,后爪特形延长而直。
生态环境:平时栖于草地、矮树或灌木丛间,常在有荫蔽的地上驰走。食物为昆虫、蜥蜴、田鼠、鸟卵等,亦兼吃果实。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自浙江部至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5-30g;或浸酒,每次25-50ml。外用:适量,浸酒涂敷。
功效与作用:滋阴补血;调经通乳;祛风除湿。主妇女产后体虚头痛;手脚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广西中药志》:妇科用以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用药禁忌:阳盛及外感热病禁服。
归经:肝经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注意:阳盛及外感热病禁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褐翅鸦鹃、毛鸡、落谷
药材基源:鹃形目杜鹃科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Sinensis (Stephens),以除去毛和内脏的干燥体入药。
汉语拼音:Hón Máo Jī
资源分布:广西。
性味:甘,温。
用法用量:浸酒内服适量。
功效与作用: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摘录出处④:
摘录:《辞典》
别名:茅笼中鸟、绿结鸡(《陆川本草》),毛鸡、落谷(《广西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除去内脏,羽毛后的全体。一般在夏、秋季捕捉。设置罗网,仿其鸣声以诱捕。捕得后应分置笼中,以免互殴致死。亦有以猎枪射杀或诱套捕捉者。捕后加工:先剖腹,从正中切开头、嘴,摘除内脏,用布或纸片抹净血迹,以竹条两根将腹部撑平,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炕干,取出,除去竹条,将脚与尾轻轻缚在一起,免其断落。
原形态:褐翅鸦鹃,又名:黄蜂、大毛鸡。
体长约52厘米。嘴黑色,上嘴尖端向下弯曲,口裂及于眼下。虹膜赤红色。鼻孔近嘴缘。头、颈、上背及胸部均呈金属紫蓝色;肩、翼和肩间部概栗红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的先端略沾褐色;全身余部纯黑,尾羽有金属绿色反光。脚,趾、爪均黑色,趾4,2趾向前,2趾向后,后爪较后趾为长,且形状几乎平直。
平时栖于草地、矮树或灌木丛间,常在有荫蔽的地上驰走。食物为昆虫和其他动物,如蜥蝎,田鼠、鸟卵等,亦兼吃果实。
资源分布:分布自浙江南至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甘,性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浸酒涂敷。
功效与作用:《广西中药志》:妇科用以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用药禁忌:《广西中药志》:阳盛及血燥者忌用。
出处:《广西中药志》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红毛鸡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