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龙舌草

汉语拼音:Lónɡ Shé Cǎo 别名:海菜、龙爪菜(《植物名实图考》),水白菜、水莴苣、龙爪草(《贵州民间方药榘》),瓢羹菜、山窝鸡(《贵州草药》)。 性味:甘淡,微寒。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微寒,无毒。
③《贵州草药》:性凉,味辛。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龙舌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龙舌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辞典》

龙舌草的功效_龙舌草的用量和禁忌_龙舌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海菜、龙爪菜(《植物名实图考》),水白菜、水莴苣、龙爪草(《贵州民间方药榘》),瓢羹菜、山窝鸡(《贵州草药》)。

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水车前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沉水草本。根纤维状。叶丛生,具长柄,紫褐绿色,叶变化较大,卵状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约5~18厘米,宽2~12厘米,先端圆钝至尖头,基部楔形、圆钝至心形,全缘。花序柄长;佛焰苞卵状矩圆形,长约4厘米,先端2浅裂,有波状翅5~6条;花两性,萼片3,矩圆状披针形;花瓣3,白色、淡紫色或蓝白色,广倒卵形,长约2.5厘米,基部具小形附属物:雄蕊6;雌蕊3,子房下位。果实长圆形,长3~5毫米,先端冠以萎缩的花被,有薄翅5~6条。花期夏、秋季。

资源分布:生于淡水边及油沼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甘淡,微寒。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微寒,无毒。
③《贵州草药》:性凉,味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止咳,化痰,清热,利尿。治哮喘,咳嗽,水肿,汤火伤,痈肿。
①《纲目》:治痈疽,汤火灼伤,捣涂之。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水肿。
③《贵阳民间药草》:除湿化痰,止咳。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哮喘:龙舌草、水高梁、倒触伞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肺结核:龙舌草一两,子母莲五钱。炖肉吃。(《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咳血:瓢羹菜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④治热咳浮肿:龙舌草五钱,百部四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便秘:瓢羹菜五钱,五皮风,木通各三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⑥治水肿:龙舌草、石菖蒲、通花根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子宫脱出:瓢羹菜捣绒,调菜油敷患处。(《贵州草药》)
⑧治肝炎:水车前一两二钱,鸡蛋一个。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汤火伤:龙舌草三钱,冰片一钱。研末,加麻油调和,外搽伤处。(《贵阳民间药草》)
⑩治乳痈肿毒:龙舌草、忍冬藤,研烂,蜜和敷之。(《多能鄙事》)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海菜、龙爪菜(《植物名实图考》),水白菜、水莴苣、龙爪草(《贵州民间方药榘》),瓢羹菜、山窝鸡(《贵州草药》)。

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水车前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汉语拼音:Lónɡ Shé Cǎo

原形态:一年生沉水草本。根纤维状。叶丛生,具长柄,紫褐绿色,叶变化较大,卵状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约5~18厘米,宽2~12厘米,先端圆钝至尖头,基部楔形、圆钝至心形,全缘。花序柄长;佛焰苞卵状矩圆形,长约4厘米,先端2浅裂,有波状翅5~6条;花两性,萼片3,矩圆状披针形;花瓣3,白色、淡紫色或蓝白色,广倒卵形,长约2.5厘米,基部具小形附属物:雄蕊6;雌蕊3,子房下位。果实长圆形,长3~5毫米,先端冠以萎缩的花被,有薄翅5~6条。花期夏、秋季。

资源分布:生于淡水边及油沼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甘淡,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止咳,化痰,清热,利尿。治哮喘,咳嗽,水肿,汤火伤,痈肿。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哮喘:龙舌草、水高梁、倒触伞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

药材基源: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 (L.)Pers.,以全草入药。春夏采全草,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Lón Shé Cǎo

性味:甘、淡,凉。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解毒利尿。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哮喘,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痈肿,烧烫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龙舌、水白菜、水莴苣、龙爪草、瓢羹菜、山窝鸡

英文名:Herb of Waterplantain Ottelia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水车前的全草。

汉语拼音:Lónɡ Shé Cǎo

原形态:龙舌草,沉水草本。茎极短,具须根。叶基生,膜质;叶柄长短随水体有深浅而异多变化于2-40cm之间;叶卵状椭圆形、披针形或心形,长8-25cm,宽2-18cm,先端圆钝至急尖,基部楔形、圆钝至心形,多全缘。花序柄长;佛焰苞椭圆形至卵形,长2.5-4cm,宽1.5-2.5cm,先端2-3浅裂,3-6条纵翅;花两性,无柄,单生;萼片3,长圆状披针形;花瓣3,白色、淡紫色或浅蓝色,广倒卵形,长约2.5cm,基部有小形附属物;雄蕊3-9(-10)。果长圆形,长2-5cm,宽8-15mm。种子多数,纺锤形,细小。花期4-10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浅水边及池沼中。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解毒利尿。主肺热咳喘;咯痰黄稠;水肿;小便不利;痈肿;汤火伤

各家论述:1.《纲目》:治痈疽,汤火灼伤,捣涂之。

出处:出自《纲目》:龙舌生南方池泽湖泊中。叶如大叶松菜及不苡状,根生水底,抽茎出水,开白花,根似胡萝卜根而香,杵汁能软鹅鸭卵。方家用煮丹砂,煅白矾,制三黄。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龙舌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