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的功效_茅膏菜的用量和禁忌_茅膏菜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茅膏菜

汉语拼音:Máo Gāo Cài 别名: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性味:甘辛,平,有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茅膏菜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茅膏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的全草。5~6月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多种醌类成分。腺毛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

汉语拼音:Máo Gāo Cài

原形态: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根生叶较小,圆形,花时枯雕;茎生叶互生,有细柄,长约1厘米;叶片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短总状花序,着生枝梢;花细小;萼片5,基部连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单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条。花期5~6月。

资源分布:生林下、草丛等半阴湿地。分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

性味:甘辛,平,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出处:《本草拾遗》

附方:①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十株。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的全草。5~6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根生叶较小,圆形,花时枯雕;茎生叶互生,有细柄,长约1厘米;叶片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短总状花序,着生枝梢;花细小;萼片5,基部连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单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条。花期5~6月。

资源分布:生林下、草丛等半阴湿地。分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

性味:甘辛,平,有毒。
①《本草抬遗》:味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②《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③《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出处:《本草拾遗》

附方:①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十株。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吐血及胃气痛:滴水不干一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刀砍斧伤: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调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瘰疬:鲜茅膏菜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茅膏菜三至四分。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地胡椒、捕虫草、食虫草、地珍珠、落地珍珠、一粒金丹、苍蝇网、山胡椒草

药材基源: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lunata (Buch.-Ham.)Clarke [D. lunata Ham.],以全草入药。夏季挖取全草,晒干用。

汉语拼音:Máo Gāo Cài

性味:甘,温。有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或穴位。不作内服。

功效与作用: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疟疾(贴大椎穴),角膜云翳(贴太阳穴),淋巴结结核,湿疹,神经性皮炎。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黄金丝、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露珠草、无风自动草、地下明珠。

英文名:Lunate Peltate Sundew Herb, Herb of Lunate Peltate Sundew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或光萼茅膏菜的全草。

化学成分:全草含矶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类成分。

汉语拼音:Máo Gāo Cài

原形态:1.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时呈攀援状,高9-32cm,有紫红色汁液。鳞茎状球茎紫色,直径约6mm。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片着生于节间伸长的茎上;退化基生叶线状钻形,长约2mm;不退化基生叶圆形或扁圆形,花时枯凋;茎生叶互生,盾状,半月形或半圆形,长2-3mm,边缘或叶上面有多数头状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状。螺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和茎顶;苞片楔形或倒披针形,具花3-22朵;花等5-7,背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具长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红色或红色,长于萼片并具有色纵纹;雄蕊5,长约5mm;雌蕊单一,子房上位,l室,花枝3-5。葫果长2-4mm,2-4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种皮脉纹加厚成蜂房格状。花、果期6-9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湿地的松林下、草丛中或溪沟边。

性状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渍过夜,再加热蒸馏,收集黄色蒸馏液约80ml。取蒸馏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铜溶液1滴,显红色,用稀盐酸酸化后红色消失,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碱化至Ph12,溶液又转为红色;另一份加1%醋酸镍乙醇液2滴,溶液呈红色。(检查矶松素)(2)薄层色谱取上述蒸馏液约70ml,用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溶液,蒸干,残渣用0.5ml乙醇解作为供试液,以矶松素乙醇液作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无水乙醇(8:2)或环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开,在日光下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喷5%氢氧化钠溶液后则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红色斑点。

性味:甘;辛;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贴有关穴位。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疟疾;小儿疳积;目翳;瘰疬;湿疹;疥疮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归经:脾;胃;肺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纤细,长5-25cm。块茎球形,直径3-8mm;表面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见凹点状茎痕;质轻,断面粉性,黄色至棕黄色,可见排列不规则的维管束小点。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孕妇禁服。叶的水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茅膏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