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旋复花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旋复花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旋复花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化学成分:大花旋复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复花素和旋复花素。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
汉语拼音:Xuán Fù Huā
原形态:①旋复花,又名:驴儿草、百叶草。
资源分布:主产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味:咸,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归经:入肺、肝、胃经。
出处:《本经》
附方:①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复花三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性状: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有时散落,直径8~15毫米(线叶旋复花较小,4~10毫米)。底部有4层(线叶旋复花3层)浅灰绿色、膜质的总苞片,有时残留花梗。外缘1层舌状花,黄色,长约1厘米,先端3齿裂,多卷曲;中央管状花密集,花冠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5毫米(线叶旋复花长约3毫米),质柔软,手捻易散。气微弱,味微苦咸。以朵大、金黄色、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炮制:旋复花: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蜜炙旋复花:取净旋复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复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注意: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的肉。捕杀后,剃去皮毛,除去内脏,取肉鲜用,或用竹片撑开风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雪猪油条。
资源分布:产四川、青海等地。
性状鉴别:鲜肉质嫩而细致,肥厚多脂。风干者多为干燥的整块。以块大,肥厚者为佳。
性味:辛咸,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辛咸,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4~8两。
功效与作用:治风湿痹痛,脚膝肿痛,痔瘘。
①《本草拾遗》:主野鸡瘘疮。
②《四川中药志》:治湿热身痒,风湿痹痛,脚膝肿痛。
出处:《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旋复花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