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花椒

汉语拼音:Huā Jiāo 别名:大椒(《尔雅》),秦椒、蜀椒(《本经》),南椒(《雷公炮炙论》),巴椒、y(《别录》),汗椒(陶弘景),陆拨(《药性论》),汉椒(《日华子本草》),川椒(《圣惠方》),点椒(《纲目》)。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生温,热寒,有毒。太热,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花椒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辞典》

花椒的功效_花椒的用量和禁忌_花椒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大椒(《尔雅》),秦椒、蜀椒(《本经》),南椒(《雷公炮炙论》),巴椒、y(《别录》),汗椒(陶弘景),陆拨(《药性论》),汉椒(《日华子本草》),川椒(《圣惠方》),点椒(《纲目》)。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枝,晒干,除净枝叶杂质,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6米。茎枝疏生略向上斜的皮刺,基部侧扁;嫩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8~14厘米,叶轴具狭窄的翼,小叶通常5~9片,对生,几无柄,叶片卵形;椭圆形至广卵形,长2~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通常微凹,基部为不等的楔形,边缘钝锯齿状,齿间具腺点,下面在中脉基部有丛生的长柔毛。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轴被短柔毛;花被片4~8,三角状披针形:雄花具雄蕊5~7,花药矩圆形,药隔近顶端具腺点,花丝线形,退化心皮2,先端2叉裂;雌花心皮通常3~4,子房背脊上部有凸出的腺点,花柱略外弯,柱头头状,子房无柄。成熟心皮通常2~3。果实红色至紫红色,密生疣状突起的腺点。种子1,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7~10月。

资源分布:野生于路旁、山坡的灌木丛中,或为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此外黑龙江、四川、湖北、青海、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鉴别:干燥果皮(又名:红花椒、红椒、大红袍)腹面开裂或背面亦稍开裂,呈两瓣状,形如切开之皮球,而基部相连,直径4~5毫米;表面红紫色至红棕色,粗糙,顶端有柱头残迹,基部常有小果柄及1~2个未发育的心皮,呈颗粒状,偶有2~3个小u果并生于果柄尖端。外果皮表面极皱缩,可见许多呈疣状突起的油腺,油腺直径0.5~1毫米;内果皮光滑,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而向内反卷。有时可见残留的黑色种子。果皮革质,具特殊的强烈香气,味麻辣而持久。以鲜红、光艳、皮细、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生温,热寒,有毒。太热,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①《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②《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③《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④《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⑤《日华子本草》:破Y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⑥《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栝楼、防葵。畏雌黄。
②《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③《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④《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⑤《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⑥《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堕胎。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兼入手厥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经。
④《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

出处:《日用本草》

附方:①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②治冷虫心痛: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③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汤下。(《秘传经验方》)
④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川椒一两(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熟为度),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椒丸)
⑤治飧泄: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去口。炒)。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普济方》椒术丸)
⑥治齿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疼: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圣惠方》)
⑧治伤寒呕血,继而齿缝皆流血不止:开口川椒四十九粒,用醋同煎,临熟入白矾少许,漱口含在口中,少顷吐出,再啜漱而含。(《仁斋直指方》)
⑨治寒湿脚气: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妇人良方》)
⑩治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仁斋直指方》)
⑾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抱洗有不能已者:花椒、吴萸、蛇床各一两,藜芦五钱,陈茶一撮,烧盐二两。水煎熏洗。(《医级》椒茱汤)
⑿治手脚心风毒肿:生(花)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补缺肘后方》)
⒀治久患口疮: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⒁治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普济方》)
⒂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僧深集方》)
⒃治漆疮:汉椒汤洗之。(《谭氏小儿方》)
⒄治元藏伤惫,耳聋目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暴干捣罗取红秤一斤,再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暖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椒红丸)
⒅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胜金方》)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大椒(《尔雅》),秦椒、蜀椒(《本经》),南椒(《雷公炮炙论》),巴椒、蓎藙(《别录》),汗椒(陶弘景),陆拨(《药性论》),汉椒(《日华子本草》),川椒(《圣惠方》),点椒(《纲目》)。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枝,晒干,除净枝叶杂质,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

化学成分:花椒果实含挥发油0.7%(贵州产)、2~4%(甘肃产)、4~9%(广东产)。挥发油中含牻牛儿醇、柠檬烯、枯醇等。果实尚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汉语拼音:Huā Jiāo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6米。茎枝疏生略向上斜的皮刺,基部侧扁;嫩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8~14厘米,叶轴具狭窄的翼,小叶通常5~9片,对生,几无柄,叶片卵形;椭圆形至广卵形,长2~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通常微凹,基部为不等的楔形,边缘钝锯齿状,齿间具腺点,下面在中脉基部有丛生的长柔毛。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轴被短柔毛;花被片4~8,三角状披针形:雄花具雄蕊5~7,花药矩圆形,药隔近顶端具腺点,花丝线形,退化心皮2,先端2叉裂;雌花心皮通常3~4,子房背脊上部有凸出的腺点,花柱略外弯,柱头头状,子房无柄。成熟心皮通常2~3。果实红色至紫红色,密生疣状突起的腺点。种子1,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7~10月。

资源分布:野生于路旁、山坡的灌木丛中,或为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此外黑龙江、四川、湖北、青海、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性味:辛,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归经:入脾、肺、肾经。

出处:《日用本草》

附方:①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性状:干燥果皮(又名:红花椒、红椒、大红袍)腹面开裂或背面亦稍开裂,呈两瓣状,形如切开之皮球,而基部相连,直径4~5毫米;表面红紫色至红棕色,粗糙,顶端有柱头残迹,基部常有小果柄及1~2个未发育的心皮,呈颗粒状,偶有2~3个小蓇葖果并生于果柄尖端。外果皮表面极皱缩,可见许多呈疣状突起的油腺,油腺直径0.5~1毫米;内果皮光滑,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而向内反卷。有时可见残留的黑色种子。果皮革质,具特殊的强烈香气,味麻辣而持久。以鲜红、光艳、皮细、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香椒、大花椒、椒目

英文名:PERICARPIUM ZANTHOXYLI

药材基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去除杂质晒干。与种子分开备用。

汉语拼音:Huā Jiāo

性状鉴别:青椒: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骨}{突}果,集生于小果梗上,u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u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性味:辛,温。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功效与作用: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归经:归脾、胃、肾经。

性状:青椒: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骨}{突}果,集生于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炮制: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m、大椒、秦椒、南椒、巴椒、y、陆拨、汉椒、点椒。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Peel of Peppertree Pricklyash, Peel of Bunge Pricklyas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2.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青椒的果皮。

采收和储藏:培育2-3年,9-10月果实成熟,选睛天,剪下果穗,摊开晾晒,待果实开裂,果皮与种子分开后,晒干。

化学成分:1.花椒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1,8-cineole)占21.79%,月桂烯(myrcene)占11.99 %,还含a-和β-蒎烯(pinene),香桧烯(sabin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罗勒烯-X(β-oximene-X),对-聚伞花素(P-cymene),a-松油烯(a-terpinene),紫苏烯(perillene),芳樟醇(l8inalool),4-松油烯酸(ter-pinen-4-ol),爱草脑(estragole),a-松油醇(a-terpineol),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llene),乙酸松油醉酯(terpinyl acetate)、葎草烯(humulene),乙酸橙花醇酯(neryl acetate),β-荜澄茄烯(β-cadin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 acetate),橙花叔醇异构体(neroklidol isomer)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茵芋碱(skimmianine),单叶芸香品碱(haplopine),2'-羟基-N-异丁基[2E,6E,8E,10E]-十二碳四烯酰胺[2’-hydroxy-N-isobutyl-[2E,6E,8E,10E]-dodecatatraenamide],青椒碱(schinifoline)就是N-甲基-2-庚基-4-喹啉酮(N-methyl-2-heptyl-4-guinoli-none),脱肠草素(herniarin),二十九烷(n-nonacosane)。花椒果实的挥发油中含量最多的是4-松油烯醇,占13.46%,还有辣薄荷酮(piperitone)占10.64 %,芳樟醇占9.10%,香桧烯占9.7%,柠檬烯占7.30%,邻-聚伞花素(o-cymene)占7.00%,月桂烯占3.00%以及a-和β-蒎烯,a-松油醇等。花椒籽的挥发油中,主成分是芳樟醇占18.5%,其次是月桂烯占10.2%和叔丁基苯(tert-butylbenzene)占11.8%,还有香桧烯,a-蒎烯,柠檬烯,1,3,3-三甲基-2-氧杂双环[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松油醇,辣薄荷酮、(E)-3-异丙基-6-氧代-2-庚烯醛[(E)-3-isopropyl-6-oxo-2-heptenal],( E)-8-甲基-5-异丙基-6,8-壬二烯-2-酮[(E)-8-methyl-5isopropyl-6,8-nonadiene-2-one],4-(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已基)-3-丁烯-2-酮[4-(2,2-dimethyl-6-methylenecyclohexyl)-3-buten-2-one),a-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a-hydroxy-4,6-dimethoxyacetophenone),1,1-二甲基-4,4-二烯丙基-5-氧代-2-环乙烯(1,1-dimethyl-4,4-diallyl-5-oxocyclohex-2-one),β-古芸烯(β-gurjunene),长叶烯(longifolene),a-金合欢烯(a-farnes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丁香三环烯(clovene)。

汉语拼音:Huā Jiāo

原形态:1.花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具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剥,当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腹面两侧有狭小的叶翼,背面散生向上弯的小皮刺;叶柄两侧常有一对扁平基部特宽的皮刺;小叶无柄;叶片5-11,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l.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微凹,基部楔尖,边缘具钝锯齿或为波状圆锯齿,齿缝处有大而透明的腺点,上面无刺毛,下面中脉常有斜向上生的小皮刺,基部两例被一簇锈褐色长柔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2-6cm,花轴密被短毛,花枝扩展;苞片细小,早落;花单性,花被片4-8,一轮,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2mm;雄花雄蕊4-8,通常5-7;雌花心皮4-6,通常3-4,无子房柄,花柱外弯,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2-3,u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粗大而凸出的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约3.5mm,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9-10月。
2.与前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15-21,对生或近对生,呈不对称的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cm;主脉下陷,例脉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被明显分为花萼和花瓣,排成两轮;无子房柄,u果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表面有细皱纹,腺点色深,呈点状下陷,先端有极短的喙状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态环境:1.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
2.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花椒由1-2,偶由3-4个球形分果组成,每一分果直径4.5-5mm,自先端沿腹缝线或腹背缝线开裂,常呈基部相连的两瓣状。分果顶端具微细小喙,基部大多具1-2个颗粒状未发育离生心皮,直径1-2mm。外表面深红色、紫红色或棕红色,皱缩,有众多点状凸起的油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与中果皮部分分离而卷曲。果柄直径约0.8mm,被稀疏短毛。果皮革质,稍韧,有特异香气,味持久麻辣。
(2)青椒 为1-3个球形分果。每一分果直径3-4mm,顶端具短小喙尖。外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

性味:辛;性温;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名医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3.《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

用药禁忌:1.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2.《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枯楼、防葵。畏雌黄。
3.《名医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4.《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5.《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6.《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

归经:脾;肺;肝;肾;心;心包经

出处:出自《日用本草》。
1.《子计然》: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水,细者善。
2.陶弘景:秦椒今从西来,形似椒而大,色黄黑,味亦颇有椒气,或呼为大椒。蜀椒,出蜀郡北部,人家种之,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凡用椒皆火微熬之,令汗出,谓为汗椒,令有势力。椒目冷利去水,别入药,不得相杂。
3.《药对》:蜀椒,得盐味佳。可收水银。中其毒者,凉水、麻仁浆解之。
4.《唐本草》

附方:1.蜀椒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者。2.大建中汤(《金蒉要略》),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上可触近。3.椒梅汤(《增补百病固春》),治虫积腹痛,四肢冷,面白唇红,舌淡白。4.治冷虫心痛方(《寿域神方》):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5.治飧泄丸(《普济方》):苍术二两,川椒一两,上为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6.治齿疼方(《圣惠方》):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

性状:性状鉴别 (1)花椒由1-2,偶由3-4个球形分果组成,每一分果直径4.5-5mm,自先端沿腹缝线或腹背缝线开裂,常呈基部相连的两瓣状。分果顶端具微细小喙,基部大多具1-2个颗粒状未发育离生心皮,直径1-2mm。外表面深红色、紫红色或棕红色,皱缩,有众多点状凸起的油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与中果皮部分分离而卷曲。果柄直径约0.8mm,被稀疏短毛。果皮革质,稍韧,有特异香气,味持久麻辣。

炮制:1.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注意:1.孕妇慎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花椒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