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胡桃树皮

汉语拼音:Hú Táo Shù Pí 性味:苦;涩;性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胡桃树皮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胡桃树皮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胡桃树皮的功效_胡桃树皮的用量和禁忌_胡桃树皮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

化学成分:含β-谷甾醇和白桦脂醇。又含没食子酚鞣质和少量糖甙。并含无机盐钙、镁、钾、钠、铁、磷。

汉语拼音:Hú Táo Shù Pí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治水痢,肾囊风,麻风结节,全身发痒。

出处:《开宝本草》

附方:①治肾囊风:胡桃树皮半斤,麻柳叶半斤。煎水,加食盐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治水痢,肾囊风,麻风结节,全身发痒。
①《开宝本草》:止水痢。
②《重庆草药》:杀虫,攻毒。

出处:《开宝本草》

附方:①治肾囊风:胡桃树皮半斤,麻柳叶半斤。煎水,加食盐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②治麻风结节:胡桃树皮一两,轻粉三钱。共研末,调香油搽。(《湖南药物志》)
③治全身发痒:胡桃树皮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

化学成分:茎皮含左旋-胡桃种萘醌(regiolone),胡桃叶醌(juglone),谷甾醇(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树皮含-β-谷甾醇及白桦脂醇(betulin)。

汉语拼音:Hú Táo Shù Pí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小枝被短腺毛,具明显的叶痛和皮孔;冬芽被芽鳞;髓部白色,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5-9枚,有时13枚,先端1片常较大,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偏斜,近于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有侧脉11-9对,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长圆形,小苞片2,长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雌花序穗状,直立,生于幼枝顶端,通常有雌花1-3朵,总苞片3枚,长卵形,贴生于子房,花后随子房增大;花被4裂,裂片线形,高出总苞片;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呈羽毛状,鲜红色。果实近球形,核果状,直径4-6cm,外果皮绿色,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表面有斑点,中果皮肉质,不规则开裂,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不平,有2条纵棱,先端具短尖头,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

性味:苦;涩;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涩肠止泻;解毒;止痒。主痢疾;麻风结节;肾囊风;皮肤瘙痒

各家论述:1.《开宝本草》:止水痢。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胡桃树皮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