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的功效_榆耳的用量和禁忌_榆耳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榆耳

汉语拼音:Yú ěr 别名:榆、榆磨、射脉菌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榆耳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榆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榆、榆磨、射脉菌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et Imai

药材基源:为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

化学成分:子实体中含干朽菌酸(merulinic acid)A、B、C,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

汉语拼音:Yú ěr

原形态: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肾形、耳状或扇形,直径可达15cm,厚约3cm,表面被覆松软而厚的绒毛层,灰白色中浅黄色,有的有环纹,边缘花瓣状,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实层近浅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辐射状棱脉,其上有多数小疣。质坚硬。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或用此汤合面烙饼;亦可研末。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凉血止痢。主红白痢疾

出处:1.《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以美酒渍曝。所述榆耳、榆即指本种。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肾形、耳状或扇形,直径可达15cm,厚约3cm,表面被覆松软而厚的绒毛层,灰白色中浅黄色,有的有环纹,边缘花瓣状,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实层近浅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辐射状棱脉,其上有多数小疣。质坚硬。气微,味淡。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榆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