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香菇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香菇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香菇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冬菇、菊花菇
药材基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香蕈Lentinus edodes (Berk.)Sing,以子实体入药。
化学成分:子实体含大量的维生素D原(麦角甾醇)、维生素B[XiaBiao]2[/XiaBiao](核黄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腺嘌呤香茹精等。
汉语拼音:Xiān Gū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甘,平。
功效与作用: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经常食用可以预防人体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钙代谢的障碍后所患的佝偻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的炎症,预防身体衰弱、毛细血管破裂,牙床以及腹腔出血等。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香蕈、合蕈、台蕈、台菌、雷惊蕈、戴沙、石蕈、椎蕈、香信、冬菇、菊花菇、香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香菇的子实体。
采收和储藏:子实体长到六七分成熟、边缘仍向内卷曲、菌盖尚未全展开,就应该及时采收,然后用火烤、电烤或日晒干燥。野生者都于秋、冬及春季采收,晒干备用。
化学成分:含1-辛烯-3-醇(1-octen-3-ol),2-辛烯-1-醇(2-octen-1-ol)等挥发性物质,γ-谷氨酰基烟草香素(γ-glutamylnicotianine), 酵母氨酸(saccharopine)等肽类化合物及氨基酸,香菇嘌呤(eritadenine),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5'-磷酸腺苷(5'-adenosine monophosphate)等核苷酸类化合物,麦角甾醇(er-gosterol),5,7-麦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香菇多糖(lentinan),前维生素D2(provitamin D2,PD2),牛磺酸(taurine),甲醛(formaldehyde),2?,3?-二羟基-4-(9-腺嘌呤基)丁酸 [2?, 3?-dihydroxy-4-(9-adenyl)butyricacid),2?-羟基-4-(9-腺嘌呤基)丁酸 [2?-hydroxy-4-(9-adenyl) butyric acid ],葡聚糖(glucan),水溶性杂半乳聚糖(heterogalatan)。 还含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葡萄糖甙酶(α-glucosidase),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汉语拼音:Xiānɡ Gū
原形态:香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菌盖半肉质,宽5-12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菱色至深肉桂色,上有淡色鳞片。菌肉厚,白色,味美。菌褶白色,稠密,弯生。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5(-9)cm,粗5-9mm,菌环以下部分往往覆有鳞片,菌环窄而易消失。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4.5-5)μm×(2-2.5)μm。生于阔叶树倒木上。春季、冬季多人工栽培。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资源分布:香菇 Lentinus Edodes 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自产自销。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菌盖半肉质,扁半球形,或平展,直径4-12cm。表面褐色或紫褐色,有淡褐色或褐色鳞片,具不规则裂纹。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类白色或浅棕色。菌柄中生或偏生,近圆柱形或稍扁,弯生或直生,常有鳞片,上部白色,下部白至褐色,内实。柄基部较膨大。气微香,味淡。
性味:甘;性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
功效与作用: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主正气衰弱;神倦乏力;纳呆;消化不良;贫血;佝偻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盗汗;小便不禁;水肿;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毒菇中毒;肿瘤
各家论述:《菌谱》:芝、菌,皆气茁也。自商山菇芝,而五台天花,亦甲群汇。仙居介乎天台、括苍之间、丛川入天,仙灵所宫,爱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笔之,乃藜苋之至腴。近或以羞王公,登玉食矣……合蕈始名台蕈,旧传昔尝上进,标以台蕈。上遥见误读,因承误云。数十年既未充包贡,山僚得善贾,率曝干以售,罕获生致。邑孟溪山中,亦同时产。惟蕈柄高,无香气。土人以是别于韦羌焉。
用药禁忌:脾胃寒湿气滞者禁服。
1.《本草求真》:(香蕈)性极滞濡,中虚服之有益,中寒与滞,食之不无滋害。2.《随息居饮食谱》:痧痘后、产后、病后忌之,性能动风故也。
归经:肝;胃经
出处:香菇原称香蕈。
1.《日用本草》始入药用,云:蕈生桐、柳、枳耗旧希紫色者,名香蕈。2.早在宋代陈仁玉《菌谱》载:合蕈,生邑极西韦羌山,高迥秀异。寒极雪收,林木坚瘦,春气微欲动,土松芽活,此菌候也。菌质外褐色,肌理玉洁芳香,韵味发釜鬲,闻百步外。盖菌多种,例柔美,皆无香,独合蕈香与味称。3.《菌谱》所言合蕈与《日用本草》之香蕈,从其所述的外褐色,肌理玉洁,气味芳香及其生长季节,皆与白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半肉质,扁半球形,或平展,直径4-12cm。表面褐色或紫褐色,有淡褐色或褐色鳞片,具不规则裂纹。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类白色或浅棕色。菌柄中生或偏生,近圆柱形或稍扁,弯生或直生,常有鳞片,上部白色,下部白至褐色,内实。柄基部较膨大。气微香,味淡。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泥土。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意:脾胃寒湿气滞者禁服。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香菇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