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蓼的功效_西伯利亚蓼的用量和禁忌_西伯利亚蓼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西伯利亚

汉语拼音:Xī Bó Lì Yà Liǎo 别名:剪刀股、野茶、驴耳朵、牛鼻子、鸭子嘴 性味:微辛;苦;微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西伯利亚蓼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西伯利亚蓼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剪刀股、野茶、驴耳朵、牛鼻子、鸭子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ibiricum Laxm.[Per-sicaria sibirica (Laxm.)H.Gross.]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西伯利亚蓼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晾干。

化学成分:块茎含呋喃甾烷醇糖甙(furostanol glycosi-de)和螺甾烷醇糖甙(spirostanol glycoside)各2个。属于前者的是:西伯利亚蓼甙(sibiricoside)A,其结构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26-二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26-diol-3-O-β-lycotetraoside〕,26-O-β-D-吡喃葡萄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14α,26-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14α,26-triol-3-O-β-lycotetraoside];属于后者的是:新巴拉次薯蓣甙元A3-O-β-石蒜四糖甙(neoprazerigenin A3-O-β-lycotetraoside), 西伯利亚蓼甙(sibiricoside)B,其结构为(23S,25R)-螺甾-5-烯-3β,14α,23-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3S,25R)-spirost-5-ene-3β,14α,23-triol3-O-β-lycotetraoside][1]。

汉语拼音:Xī Bó Lì Yà Liǎo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20cm。有细长的根茎。茎斜上或近直立,通常自基部分枝。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稍肥厚,近肉质,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无毛,长5-8cm,宽5-15m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戟形或楔形。花序圆锥状,顶生,长3-5cm;苞片漏斗状;花梗中上部有关节;花黄绿色,有短梗;花被5深裂,裂片长圆形,长约3mm;雄蕊7-8;花柱3,甚短,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有光泽。花、果期秋季。

生态环境:生于盐碱荒地或砂质含盐碱土壤。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性味:微辛;苦;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g。外用:适量,煎水洗。

功效与作用:疏风清热;利水消肿。主目赤肿痛;皮肤湿痒;水肿;腹水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关节积液、腹水、便秘,皮肤瘙痒。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用图鉴》。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西伯利亚蓼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