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蟅虫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蟅虫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蟅虫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过街(《埤雅》),簸箕虫(《本草衍义》),蚵蚾虫(《袖珍方》),地婢虫(《鲍氏小儿方》),山蟑螂(《本草求原》),地乌龟(《分类草药性》),土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臭虫母、盖子虫(《河北药材》),土虫(《吉林中草药》),节节虫、蚂蚁虎(《江苏药材志》)。
药材基源: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姬蠊科昆虫赤边水蟅的雄性全虫。5~8月间捕捉。用炒香麦麸撒于地上以诱捕之,或晚上用灯光诱捕。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烤干;亦可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盐水煮过,晒干或烤干。
汉语拼音:Zhè Chónɡ
原形态:①地鳖
性味:咸,寒,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功效与作用: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治症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蟅虫,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阴经药也。夫血者,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骸,周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而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症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出处:《本经》
附方:①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大黄蟅虫丸)
性状:①土鳖虫
炮制:拣净杂质,以沸水洗净,文火焙干。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蟅虫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