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地膏药

汉语拼音:Dì Gāo Yɑo 别名:岩白菜、雾水草、白头翁、地毛香、棱干青、野水牛蒿、兔耳风、老鸦绵、大棉花草 性味:味苦;性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地膏药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地膏药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地膏药的功效_地膏药的用量和禁忌_地膏药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岩白菜、雾水草(《广西药植名录》),兔耳风(《贵州药植目录》)。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贴生鼠曲草的叶或全草。一般多鲜用,也可于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原形态:贴生鼠曲草,又名:贴生香青。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数茎丛生,密被白色绵毛。基生叶较大,倒卵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5~3厘米;茎生叶互生,无柄,倒卵状披针形,向上渐狭,长4~9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渐狭成翼状柄,抱茎。花茎高约34厘米,头状花序,盘状,排成复伞房状,总苞5~6列,白色而带浅红色晕。瘦果小,长椭圆形,冠毛1列,花期秋末冬初。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分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痢疾,小儿惊风,口疮,疮毒,外伤出血。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痢疾,风湿,小儿惊风,哮喘。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小儿烂口疮,红白痢。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炎,散肿,止血。治阳性疮毒,刀伤出血。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岩白菜、雾水草(《广西药植名录》),兔耳风(《贵州药植目录》)。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贴生鼠曲草的叶或全草。一般多鲜用,也可于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汉语拼音:Dì Gāo Yɑo

原形态:贴生鼠曲草,又名:贴生香青。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分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痢疾,小儿惊风,口疮,疮毒,外伤出血。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岩白菜、雾水草、白头翁、地毛香、棱干青、野水牛蒿、兔耳风、老鸦绵、大棉花草

英文名:Herb of Broadleaf Cudweed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贴生鼠曲草的全草或叶。

汉语拼音:Dì Gāo Yɑo

原形态:贴生鼠曲草 一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密被白色厚绵毛。基生叶花期时枯萎;茎生叶互生,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条形,长4-8cm,宽7-25mm,先端具小尖,基部狭窄,抱茎,全缘,叶脉3条,两面被密绒毛,杂有密糠秕状短毛,上部叶渐小,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和枝端排成球状紧密的复伞房状,直径5-7mm;总苞球状,长约6mm,宽5-6mm;总苞片5-6层,白色或淡黄白色,干膜质,外层苞片短,宽卵形,先端钝,密被绒毛,内层长圆形或窄长圆形,先端稍尖;花黄色,外围有多数雌花,中央有4-7个两性花;雌花花冠丝状,有3-4个小齿,两性花向状,5齿裂,瘦果长圆形,有乳头状突起;冠毛1列。花期8-10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边、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性味: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解毒散结;止血。主湿热痢疾;痈疽肿毒;瘰疬;外伤出血。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治痢疾,风湿,小儿惊风,哮喘。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地膏药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