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牛舌头

汉语拼音:Niú Shé Tou 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苦,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牛舌头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牛舌头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牛舌头的功效_牛舌头的用量和禁忌_牛舌头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3~4月间采取。鲜用或晒干用。

汉语拼音:Niú Shé Tou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茎。地上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匣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状浅裂,边缘有小尖齿,基部渐狭成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成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呈伞房或圆锥状排列,直径2~4厘米,花序梗与总苞片均具腺毛;总苞钟状,苞片数层,最内层苞片长而薄,边缘具膜质,披针形,先端钝,最外层苞片短;花黄色,全部呈舌状;雄蕊5,花药基部相连,尾端渐尖;雌蕊为2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边缘狭窄,有纵纹数条,微粗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间。我国大部地区均疗分布。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阑尾炎,痢疾,痔疮,遗精,白浊,乳腺炎,疮疖种毒,汤火伤。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附方:①治肠痈:山苦荬四两,古羊藤一两,甘草一两,银花藤二两。水煎服。(《旷西中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3~4月间采取。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茎。地上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匣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状浅裂,边缘有小尖齿,基部渐狭成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成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呈伞房或圆锥状排列,直径2~4厘米,花序梗与总苞片均具腺毛;总苞钟状,苞片数层,最内层苞片长而薄,边缘具膜质,披针形,先端钝,最外层苞片短;花黄色,全部呈舌状;雄蕊5,花药基部相连,尾端渐尖;雌蕊为2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边缘狭窄,有纵纹数条,微粗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间。我国大部地区均疗分布。

性味: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涩,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阑尾炎,痢疾,痔疮,遗精,白浊,乳腺炎,疮疖种毒,汤火伤。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白浊,遗精,痔疮。
②《四川中药志》:解毒除热。治汤火伤及无名种毒。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阑尾炎,痢疾,乳腺炎,疖肿。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附方:①治肠痈:山苦荬四两,古羊藤一两,甘草一两,银花藤二两。水煎服。(《旷西中草药》)
②治痢疾:山苦荬二两,凤尾草二两,枫木叶一两,古羊藤一两。水煎冲白糖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乳腺炎:㈠苣荬菜五钱。水煎服,或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㈡山苦荬、雷公根各适量,加酒糟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疔疮:苣荬菜茎叶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牛舌头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