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刺玫果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刺玫果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刺玫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刺莓果、刺木果
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
化学成分:山刺玫的果实含有机酸,糖,果胶,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酚性化合物即花白素(leucoanthocyanindin),花色素(anthocyanindin),儿茶精(catechin),微量元素(钙、氟、镁等),蛋白质,银椴甙(tiliroside),本麻黄鞣亭(casuarictin),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6,-五-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仙鹤草素(agrimoniin)、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D、F,刺玫果素(davuriciin)M/1、D/1、D/2、T/1、及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汉语拼音:Cì Méi Guǒ
原形态:1.山刺玫 直立灌木,高1-2m。枝无毛,小枝及叶柄基部有成对的黄色皮刺,刺弯曲,基部大。羽状复叶,小叶7-9,连叶柄长4-10cm;叶柄和叶轴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边缘有带腺锯齿,下面被柔毛;小叶片长圆形或宽披针形,长1.5-3cm,宽0.8-1.5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近中部以上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下灰绿色,有白霜、柔毛或腺点。花单生或数朵簇生;花瓣粉红色直径约4cm;叶梗具腺毛;花柱离生,柱头稍伸出花托口部。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1-1.5cm,红色。萼片宿存,直立。花期6-7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430-2500m的山坡阳处或杂木林边、丘陵草地。
性味:酸;苦;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功效与作用: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
各家论述:1.《黑龙江中药》:助消化。治小儿食积。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
性状:干燥果实呈球形,壁坚脆,橙红色,直径1.2cm,种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刺玫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