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麻的功效_小升麻的用量和禁忌_小升麻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小升麻

汉语拼音:Xiǎo Shēn Má 别名:金丝三七、帽辫七、开喉箭、三面刀、茶七、白升麻、米升麻、万年根、拐枣七、棉花七、熊掌七 性味:味甘;苦;性寒;小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小升麻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小升麻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金丝三七、帽辫七、开喉箭、三面刀、茶七、白升麻、米升麻、万年根、拐枣七、棉花七、熊掌七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micifuga acerina(Sieb.et Zucc)Tanaka[C.chinensis Koidz.]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金龟草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根茎含以升麻环氧醇(cimigenol),25-O-甲基升麻环氧醇,15-O-甲基升麻环氧醇,去羟-15-O-甲基升麻环氧醇,25-O-乙酰升麻环氧醇,15,24-双异升环氧醇(cimigol),兴安升麻醇(dahurinol),异兴安升麻醇(isodahurinol),25-O-甲基异兴安升麻醇,金龟草二醇(acerinol),25-O-甲基金龟草二醇,金电酮醇(acerionol),24-O-乙酰金电草酮醇,O-甲基金龟草醇(O-methylcimiacerol)等为甙元的糖甙;还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15,24-以以异升麻环氧醇,兴安升麻醇,异兴安各麻醇,升麻二烯醇(cimicifugenol),升麻二灶烯醇酯,25-O-乙酰升麻环氧醇木粮甙(25-o-acetylcimigenoside),25-O-甲甙基升麻环氧醇木糖甙,升麻甙(cimicifugoside),升麻新醇木糖甙(shenfgmanolxyloside),乙酰升麻新醇木糖甙及24-乙酰基水合升麻新醇木糖甙(24-acetylhydrosjhengmanol xyloside),并认为新鲜金电草根茎不含25-O-乙酰及25-O-甲基升麻环氧醇木糖甙,它们是分离成过程中产生的人工矫作物。

汉语拼音:Xiǎo Shēn Má

原形态:金时间性草,多生生草本,高25-110cm。根茎机横生,近黑色,有的我数细根。茎直立,上部密被灰色短柔毛。叶1-2,近基生,一回三出复叶;叶柄长达32cm,被疏柔毛或近无毛;中央小叶卵状心形,长5-20cm,宽4-18cm,7-9掌状浅裂,边缘具锯齿,侧生小叶较小,上面近叶缘被短糙伏毛,下面沿脉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细长,长10-25cm,具多数花;花序轴密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上径约4mm,近无梗;萼片5,花瓣状,白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5mm,是落;花瓣无;退化雄蕊圆卵形,长约4.5mm,基部有蜜腺;雄蕊多数,花丝狭线形,长4-7mm,花药椭圆形,长1-1.5mm;心皮1-2,无毛。u果,长约10mm,宽约3mm,宿存花柱向外方伸展。种子8-12,椭圆状卵球形,长约2.5mm,浅褐色,有多数横向短鳞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600m的山 地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分枝多,呈结节状,长4-10cm,直径0.5-1.2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较平坦,上面有圆洞状或稍凹陷茎基良,直径2-6cm,高1.5-4cm;下面有坚硬的残存须根。体实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稀中空,粉性,木部分褐色或黄褐色,髓部黄绿色。气微香,味微苦而涩。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后一皮层细胞1列,外壁木栓化增厚,有的外平周壁及垂周壁及垂周壁具乳头状增厚,突入细腔。皮层细胞17-23列;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中柱鞘纤维束为15-50个纤维,纤维多角形。维

性味:味甘;苦;性寒;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疏风透疹;活血止痛;降血压。主咽痛;疖肿;斑疹不透;劳伤;腰腿痛及跌打损伤;高血压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分枝多,呈结节状,长4-10cm,直径0.5-1.2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较平坦,上面有圆洞状或稍凹陷茎基良,直径2-6cm,高1.5-4cm;下面有坚硬的残存须根。体实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稀中空,粉性,木部分褐色或黄褐色,髓部黄绿色。气微香,味微苦而涩。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小升麻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