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鬼毛针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鬼毛针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鬼毛针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茶褐小皮伞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安络小皮伞菌素。
化学成分:安络小皮伞菌丝,菌索中含甘露醇(mannitol),胆甾醇乙酸酯(cholesteryl acetate),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等,还从菌丝体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nlmitic acid),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 )及小麦黄素(tricin),另含腐殖酸(humic acid)。
汉语拼音:Guǐ Máo Zhēn
原形态:子实体小型,菌盖宽5-10cm。初期半球表,后平展,中央凹陷,具放射状条纹,灰褐色、荼褐色、红褐色至深紫褐,中央色深,成熟时色浅。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直生,不等长,稀疏。菌柄细长,光滑,长0.3-4cm,直径约1mm,脆骨质,黑褐色至黑色,上部淡黄色,生在基物上的根比生在菌索上的柄短。根状菌索特别发达,脆骨质,栗黑色至黑色,顶端色浅,为淡黄色,光滑,直径0.5-1mm,长可达150cm,分枝或不分枝。孢子近卵,形无色,透明,(6-7.9-9)μm×(3-4.5)μm。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枯枝落叶上。
性味:微苦;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浸酒、研末。
功效与作用:活血定痛。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偏头痛,各种神经痛,腰腿疼痛,风湿痹痛。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温。有止痛、消炎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眶上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腰肌劳损等症。
归经:肝经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本品滇南俗称树头发、传统入药。其同属的近缘种:安络小皮伞 M. Androsaceus (L. )Fries,与本品有相似功能,民间将二者往往混用。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鬼头发
药材基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鬼毛针Microphale pilosipes Sing. vel aff.,以菌索入药。
原形态:菌体为极发达的菌索,菌索紫黑色,往往簇状丛生,分叉或不分叉,呈细而长的马尾W状,有时基部呈撕破的纤维状,长可达20厘米以上,径0.2~1毫米,子实体由菌索上生出,菌盖膜质,近半革质,呈圆币状,盖径常在1厘米左右。
资源分布:多生于砂土、草原上、针叶林下、腐木上或禾本科植物的根状茎上。分布于湖南。
用法用量:焙干,研成细粉,以少量白酒兑服,每次0.5克,每日2次。
功效与作用:治疗麻风病人的关节疼痛。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鬼毛针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