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酸模

汉语拼音:Suān Mó 别名:须,V芜(《尔雅》),山大黄、当药(《本草拾遗》),山羊蹄、酸母(《纲目》),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酸姜、酸不溜、酸溜溜(《东北药植志》),莫菜、酸木通《中国土农药志》),鸡爪黄连(《浙江民间草药》),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湖南药物志》)。 性味:酸,寒。
①《本草经集注》:酸。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凉,无毒。
③《纲目》:微苦。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酸模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酸模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辞典》

酸模的功效_酸模的用量和禁忌_酸模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须,V芜(《尔雅》),山大黄、当药(《本草拾遗》),山羊蹄、酸母(《纲目》),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酸姜、酸不溜、酸溜溜(《东北药植志》),莫菜、酸木通《中国土农药志》),鸡爪黄连(《浙江民间草药》),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湖南药物志》)。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厚,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斜形,后则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6,椭圆形,排为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毫米,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毫米,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画笔状,紫红色。瘦果圆形,具三棱,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的叶(酸模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资源分布:生长于路边、山坡及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酸,寒。
①《本草经集注》:酸。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凉,无毒。
③《纲目》:微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凉血,杀虫。治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恶疮,疥癣。
①《本草经集注》:疗疥。
②《本革拾遗》:主暴热腹胀,生捣绞汁服,当下痢。杀皮肤小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
④《纲目》:去汗斑,同紫萍捣擦数日即没。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利便,解热,利尿,治五淋。
⑥《本草推陈》:治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时作轻泻剂。

出处:《本草经集注》

附方:①治小便不通:酸模根三至四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吐血,便血:酸模一钱五分,小蓟、地榆炭各四钱,炒黄芩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目赤:酸模根一钱,研末,调入乳蒸过敷眼沿,同时取根三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疮疥:酸模根,捣烂涂擦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须、山大黄、当药、山羊蹄、酸母、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酸姜、酸不溜、酸溜溜、莫菜、酸木通、鸡爪黄连、猪耳根棵、牛舌头棵、打锣锤、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羊舌头、酸鸡溜、大黄药菜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

化学成分:酸模根中含有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蒽酮(chrysophanol an-throne),大黄素甲醚蒽酮(physcion anthrone),大黄素蒽酮(emodin anthrone)[1],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8-O-β-D-葡萄糖基大黄酚(8-O-β-D-glucosylchrysophanol),8-O-β-D-葡萄糖基大黄素(8-O-β-D-glucosylemodin),ω-乙酰氧基芦荟大黄素(ω-aceto-xyaloe-emodin)[2]和酸模素(musizin)[3]。

汉语拼音:Suān Mó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为肉质须根,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纵沟纹,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及叶缘常具乳头状突起;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具短柄,或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筒状,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被片6,椭圆形,排成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mm,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片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片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mm,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3,画笔状,紫红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山坡及湿地。

性味:酸;微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计。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泄热通便;利尿;杀虫。主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热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浊;恶疮;疥癣;湿疹

各家论述:1.《本草经集注》:疗疥。

出处:出自1.《尔雅》郭璞注:芜似羊蹄叶细,味酢可2.《本草拾遗》:酸模叶酸美,小儿折食其英。叶似羊蹄。是山大黄。

附方:①治小便不通, 酸模根三至四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②治吐血,便血: 酸模一钱五分,小蓟、地榆炭各四钱,炒黄芩三钱。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③治目赤: 酸模根一钱。研末,调入乳蒸过敷眼沿,同时取根三钱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④洽疮疥: 酸模根,捣烂涂擦患处。 (《浙江民间草药》)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顶端有残留的茎基,常数条根相聚簇生;根稍肥厚,长3.5-7cm,直径l-6mm,表面棕紫色或棕色,有细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粗糙,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图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柱层为3-4列木栓细胞,内含棕褐色物。皮层中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壁较厚,微木化,孔沟及层纹明显,并可见类方形、不规则状或分枝状石细胞,胞腔较大,孔沟明显。韧皮部可见筛管群。形成展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多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成束。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及黄棕色或红棕色物。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

药材基源: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汉语拼音:Suān Mó

性味:酸、苦,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汁或干根用醋磨汁涂患处。

功效与作用: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用于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须,薞芜(《尔雅》),山大黄、当药(《本草拾遗》),山羊蹄、酸母(《纲目》),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酸姜、酸不溜、酸溜溜(《东北药植志》),莫菜、酸木通《中国土农药志》),鸡爪黄连(《浙江民间草药》),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湖南药物志》)。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夏、秋季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7.6~27.5%,大黄酚甙19.3毫克%及金丝桃甙。果实含槲皮素和金丝桃甙。

汉语拼音:Suān Mó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厚,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斜形,后则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6,椭圆形,排为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毫米,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毫米,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画笔状,紫红色。瘦果圆形,具三棱,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生长于路边、山坡及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酸,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凉血,杀虫。治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恶疮,疥癣。

出处:《本草经集注》

附方:①治小便不通:酸模根三至四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酸模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