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棕榈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棕榈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棕榈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棕衣树、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英文名:PETIOLUS TRACHYCARPI
药材基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H. Wendl. 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汉语拼音:Zōn Lǘ
性状鉴别: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性味:苦、涩,平。
用法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功效与作用: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性状: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炮制: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棕榈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