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黄花紫堇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黄花紫堇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黄花紫堇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冬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mucronifera Maxim.[C.boweri Hemsl.]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扁柄黄堇的带根全草。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扁柄黄堇含原阿片碱(protopine),右旋山缘草定碱(adlumidine),比枯枯灵碱(bicuculline),碎叶紫堇碱(chei-lanthifoline)。
汉语拼音:Huán Huā Zǐ Jǐn
原形态:扁柄黄堇 多年生草本,茎高约5cm。茎自颈部分枝,枝条密集丛生。基生叶长3-5cm;叶柄扁,长约4cm,宽达3mm,叶片轮廓心形,长约lcm,宽约1.2cm,三出羽状分裂或掌状分裂,末回裂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通常先端具有短尖;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而略小,超出花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2cm,花少而密集;苞片扇形,先端条裂,具短尖;萼片宽三角形;花瓣黄色,上花瓣长约8mm,瓣片背部具浅鸡冠突起,距圆筒状,略向上弯曲,下花瓣长达6mm,瓣背部具浅鸡冠状突起;子房卵圆形,花柱纤细,柱头4裂,蒴果椭圆形,成熟时在果柄先端下弯,包藏于苞片内。种子4枚,2列。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200-5300m的高山砂砾地或流石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痛。主流感;温病发热;胃炎;溃疡病;痢疾;坐骨神经痛;疮疖肿痛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东丝勒(藏名)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黄花紫堇的带根全草。7~9月采收。
汉语拼音:Huánɡ Huā Zǐ Jǐn
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约4厘米。茎基部多分枝,成丛,茎上具有白色粉末,叶互生,具柄,掌状分裂,裂片边缘具长硬毛。花单生叶腋或枝端,黄色;花瓣4,唇形,有距;萼片2;雄蕊6。蒴果椭圆形,分裂为2果瓣。种子有附属体。
资源分布:生于山谷涧边潮湿地。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功效与作用:解热止痛。治胃炎,溃疡病,痢疾,坐骨神经痛。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东丝勒(藏名)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黄花紫堇的带根全草。7~9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约4厘米。茎基部多分枝,成丛,茎上具有白色粉末,叶互生,具柄,掌状分裂,裂片边缘具长硬毛。花单生叶腋或枝端,黄色;花瓣4,唇形,有距;萼片2;雄蕊6。蒴果椭圆形,分裂为2果瓣。种子有附属体。
资源分布:生于山谷涧边潮湿地。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功效与作用:解热止痛。治胃炎,溃疡病,痢疾,坐骨神经痛。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摘录出处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基源:罂粟科黄花紫堇Corydalis boweri Hemsl.,以全草入药。
汉语拼音:Huán Huā Zǐ Jǐn
资源分布:西藏。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1~2钱。
功效与作用:解热止痛。主治胃炎,溃疡病,痢疾,坐骨神经痛等症。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黄花紫堇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