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吕宋楸毛

汉语拼音:Lǚ Sònɡ Qiū Máo 别名:吕宋楸荚粉(李承祜生药学》)。 性味:淡,平,有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吕宋楸毛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吕宋楸毛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吕宋楸毛的功效_吕宋楸毛的用量和禁忌_吕宋楸毛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吕宋楸荚粉(李承祜《生药学》)。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粗糠柴的果实的腺毛及毛茸。采下充分成熟的果实,入布袋中,磨擦搓揉抖振,擦落毛茸,拣去果实,收集毛茸,干燥即可。

化学成分:粗糠柴毒素约10%、异粗糠柴毒素、4-羟基粗糠柴毒素、3,4二羟基粗糠柴毒素、间苯三酚、岩白菜素。又含蛋白、脂肪油、纤维素、蜡、甙类及鞣质。

汉语拼音:Lǚ Sònɡ Qiū Máo

原形态:粗糠柴,又名:香檀、香桂树、六检仔、菲岛桐、假桂树、新妇木、六年仔、加麻刺、红果果、大枫脑、香楸藤。

资源分布:生于平原、溪边、山谷的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台湾等地。

性味:淡,平,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煎水洗或涂敷。

功效与作用:①李承祜《生药学》:"为绦虫之有效驱除剂,并能驱除蠕虫;有通泻作用。"

出处:李承祜《生药学》

性状:腺毛及毛茸呈细粒状、暗红色、浮动性粉末,无臭,无味。投水面上浮,微使水色变红。投乙醇、醚、氯仿及苛性钾液中,能使溶液呈深红色。徐徐振荡之,共灰色部分(非腺毛)聚集于表面。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吕宋楸荚粉(李承祜《生药学》)。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粗糠柴的果实的腺毛及毛茸。采下充分成熟的果实,入布袋中,磨擦搓揉抖振,擦落毛茸,拣去果实,收集毛茸,干燥即可。

原形态:粗糠柴,又名:香檀、香桂树、六检仔、菲岛桐、假桂树、新妇木、六年仔、加麻刺、红果果、大枫脑、香楸藤。
常绿小乔木,高8~10米。小枝、幼叶和花序均被褐色柔毛。叶互生,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全缘或有钝齿,上面无毛,近基部有腺体2,下面粉白色,被柔毛和散生红色腺点,主脉3;叶柄长1~4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花小,均无花瓣;雄花序单生或成束,多花,长5~8厘米,雄花萼裂片膜质;雌花序单生,长3~7厘米,萼管状,4~5齿裂,子房和花柱有红色腺点。蒴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表面无刺,密被红色粉状茸毛;种子圆球形,平滑。花期3~4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生于平原、溪边、山谷的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台湾等地。

性状鉴别:腺毛及毛茸呈细粒状、暗红色、浮动性粉末,无臭,无味。投水面上浮,微使水色变红。投乙醇、醚、氯仿及苛性钾液中,能使溶液呈深红色。徐徐振荡之,共灰色部分(非腺毛)聚集于表面。

性味:淡,平,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煎水洗或涂敷。

功效与作用:①李承祜《生药学》:为绦虫之有效驱除剂,并能驱除蠕虫;有通泻作用。
②《广西中药志》:治烂疮、跌打,热水洗脚肿、风湿。

出处:李承祜《生药学》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吕宋楸毛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