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炉甘石

汉语拼音:Lú Gān Shí 别名:甘石、浮水甘石 性味:甘,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炉甘石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炉甘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国药典》

炉甘石的功效_炉甘石的用量和禁忌_炉甘石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甘石、浮水甘石

英文名:GALAMINA

药材基源: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

汉语拼音:Lú Gān Shí

性状鉴别: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

性味:甘,平。

用法用量:不作内服,外用适量。

功效与作用: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归经:归胃经。

性状: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

炮制:炉甘石:除去杂质,打碎。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甘石、卢甘石、芦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英文名:Calami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thsonite;Hydrozincite

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化学成分:1.炉甘石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少量氧化钙(CaO)0.27%,氧化镁(MgO)0.45%,氧化铁(Fe2O3)0.58%,氧化锰(MnO)0.01%。其中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有的尚含少量钴、铜、镉、铅和痕量的锗、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汉语拼音:Lú Gān Shí

原形态:1.菱锌矿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水锌矿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生态环境: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
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

资源分布: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但由于铁质污染,结晶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结晶体菱面体清楚,粒径一般为0

性味:甘;平;温;无毒

用法用量: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各家论述: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用药禁忌:忌内服。

归经:肝;脾;肺经

出处:出自《外丹本草》

附方: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简易方》;治目眩昏花方《卫生简易方》;治下疳阴疮方《秘传经验方》;治阴汗湿痒《仁斋直指方》

性状:性状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炮制:1.炉甘石,用砂罐一盛一盖,于炭火中煅令通赤,以童便或黄连水淬之,再煅再淬,九次,细研水飞过用。

注意:忌内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甘石(《品汇精要》),卢甘石(《医学入门》),羊肝石(《现代实用中药》),浮水甘石(《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原形态:菱锌矿(《石雅》)
三方晶系。晶形呈菱面体,但少见。一般多为土块状、钟乳状、多孔块状等。颜色因杂质而不同,纯净者为白色,含铅者为深绿色,含镉者为黄色,含铁者呈褐色。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解理依菱面,成107°之斜角,仅显晶集合体始有之.断口参差状。硬度5。比重4.1~4.5。性脆。常见于闪锌矿氧化带中。

资源分布: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的块状,扁平形戌圆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淡红色,有凹陷或小孔洞,显粉性。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白色咸淡红色,呈颗粒状,并有细小孔隙,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火煅后即成白色或淡黄色的无晶结块或细致粉末。以块大、白色或显淡红色、质轻者为佳。不熔融。在木炭上烧之则生氧化锌之薄膜,热时黄色、冷后则变为白色。热稀盐酸能使其溶解并产生泡沫。

性味:甘,温。
①《品汇精要》:味甘,性平,无毒。
②《纲目》:甘,温,无毒。

用法用量: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去翳退赤,收温敛疮。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溃疡不敛,皮肤湿疮。
①《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②《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③《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④《玉楸药解》:医痔瘘下疳。
⑤《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各家论述:①《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帖也。
②《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归经:入肝、脾、肺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出处:《外丹本草》

附方:①治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消,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御药院方》)
②治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宣明论方》)
③治风眼流泪烂弦:炉甘石二两,以黄连一两煎水,入童尿半盏,再熬,下朴消一两,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密陀僧末一两,研匀,收点之。(《卫生易简方》)
④治各种睑缘炎:十大功劳根茎五十克,加水五百毫升,煎成浓汁,去渣后加炉甘石粉成为浓糊状,干燥成为散剂。然后取此散剂三十克,加凡士林六十克,羊毛脂十克,调匀成眼膏。涂于睑缘,每日两次。(遵义《新医药资料》(6):85,1970)
⑤治目暗昏花:炉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黄丹(水飞)各四两。为末。白沙蜜半斤,以铜铛炼去白沫,更添清水五、六碗,熬沸下药,文武火熬至一碗,滴水不散,以夹纸滤入瓷器收之。频点目用。(《卫生易简方》)
⑥治下部阴疮: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秘传经验方》)
⑦治漏疮不合:童尿制炉甘石、牡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药。(《杂病治例》)
⑧治阴汗湿痒:炉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研粉扑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耳出脓及黄汁:炉甘石(研)二钱,枯矾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用绵子缠缴耳中脓汁尽,别用绵子蘸药,或干吹少许入耳亦可。如积热上壅,耳出脓水,神芎丸百粒,泻三、五行。(《医方大成论》红绵散)
⑩治齿疏陷物: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刷牙,久久自密。(《集玄方》)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甘石、卢甘石、芦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英文名:Calami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thsonite;Hydrozincite

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尚含少量氧化钙0.27%,氧化镁0.45%,氧化铁0.58%,氧化锰0.01%。此石中的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另外,有的炉甘石品种尚含少量钻、铜、镉、铅和痕量的锗与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汉语拼音:Lú Gān Shí

原形态:1.菱锌矿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水锌矿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生态环境: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
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

资源分布: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但由于铁质污染,结晶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结晶体菱面体清楚,粒径一般为0.01mm,粒与粒镶嵌紧密。折射率Ne=1.849,No=1.621;双折射率Ne-No=0.228。干涉色呈高级彩色,较碳酸盐矿更鲜艳;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2)浮水甘石(水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微带黄色,往往呈环形针状和粒状。针体常沿解理裂隙分布,长0.03mm;粒状菱面体清楚,粒径0.01-0.02mm。折射率Np=1.640,Nm=1.736,Ng=1.750;双折射率Ng-Np=0.110;干涉色鲜艳(较高);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0%。

性味:甘;平;温;无毒

用法用量: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各家论述: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6.《玉楸药解》:医痔痿下疳。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用药禁忌:忌内服。

归经:肝;脾;肺经

出处:出自《外丹本草》

附方: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简易方》;治目眩昏花方《卫生简易方》;治下疳阴疮方《秘传经验方》;治阴汗湿痒《仁斋直指方》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扁平形戌圆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淡红色,有凹陷或小孔洞,显粉性。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白色咸淡红色,呈颗粒状,并有细小孔隙,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火煅后即成白色或淡黄色的无晶结块或细致粉末。以块大、白色或显淡红色、质轻者为佳。不熔融。在木炭上烧之则生氧化锌之薄膜,热时黄色、冷后则变为白色。热稀盐酸能使其溶解并产生泡沫。

炮制:炉甘石:拣去杂质,打碎。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100斤,用黄连12斤8两)。

注意:忌内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炉甘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