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的功效_木防己的用量和禁忌_木防己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木防己

汉语拼音:Mù Fánɡ Jǐ 别名: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 性味:性寒,味苦、辛。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木防己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木防己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

英文名:Radix Cocculi Trilobi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trilobus(Thunb.)DC.的根。全年来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如木兰碱(magnoflorine)、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高木防己碱(ho-motrilobine)、木防己胺碱(trilobamine)、去甲毛木防己碱(normenisarine)及木防己新碱(colobine)。

汉语拼音:Mù Fánɡ Jǐ

原形态:缠绕性木质藤本。根为不整齐的圆柱形,外皮黄竭色。小枝有纵线纹和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4cm,宽2.5~6cm,先端形多变化,基部圆形、楔形或呈心形,两面被短柔毛;叶柄短,被毛。花单性异株,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萼片6,2轮;花瓣6,淡黄色,2轮;雄花具雄蕊6,对瓣着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6个。核果近球形,蓝黑色,有白粉。花期5~8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生于丘陵、山坡、路边、灌丛及疏林中。主产华东、中南、西南。

性味:性寒,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性状: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黄竭色或灰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味苦。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

英文名:Radix Cocculi Trilobi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trilobus(Thunb.)DC.的根。全年来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Mù Fán Jǐ

原形态:缠绕性木质藤本。根为不整齐的圆柱形,外皮黄竭色。小枝有纵线纹和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4cm,宽2.5~6cm,先端形多变化,基部圆形、楔形或呈心形,两面被短柔毛;叶柄短,被毛。花单性异株,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萼片6,2轮;花瓣6,淡黄色,2轮;雄花具雄蕊6,对瓣着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6个。核果近球形,蓝黑色,有白粉。花期5~8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生于丘陵、山坡、路边、灌丛及疏林中。主产华东、中南、西南。

性状鉴别: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黄竭色或灰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味苦。

性味:性寒,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广东]、青藤香、钻骨龙、金锁匙[广东]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木防己属植物木防己Coculus trilobus (Thunb.) DC.的根。春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Mù Fán Jǐ

性味:苦、辛,寒。

用法用量:2~5钱。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外用治毒蛇咬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土木香、牛木香、金锁匙、紫背金锁匙、百解薯、青藤根、钻龙骨、青檀香、白木香、银锁匙、板南根、白山蕃薯、青藤仔、千斤坠、圆藤根、倒地铃、穿山龙、盘古风、乌龙、大防己、蓝田防己。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和毛木防己的根。

化学成分:木防己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木防己胺(trilobamine),去甲毛木防己碱(normeniamne),毛木防己碱(menisarine),表千金藤碱(epistephanine),木防己宾碱(coclobine)。叶含衡州乌药里定碱(cocculolidine)。

汉语拼音:Mù Fánɡ Jǐ

原形态:1.木防己 木质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狭椭圆形至近圆形、倒披针形至倒心形,有时卵状心形,长3-8cm,少数超过10cm,宽1.5-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而有小凸尖,有时微缺或2裂,基部楔形、圆或心形,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单中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顶生,长达10cm或更长,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萼片6,无毛,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2mm,内轮阔椭圆形,长达2.5mm;花瓣6,倒披针状氏圆形,先端2裂,基部两侧有耳,并内折,长1-2mm;雄蕊6,较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长7-8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林缘、路边或疏林中。

性味:苦;辛;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磨浓汁涂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痛;闭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如陶所注,即是木防己,用体小同。按木、汉二防己,即是根、苗为名......藤着木生,吹气通一头,如通草。"2.《本草图经》:"防己生汉中川谷,今黔中亦有之,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二月、八月采,阴干用,木防己虽今不入药,而古方亦通用之。"

归经:膀胱;肾;脾;肺经

出处:木防己之名始载于《伤寒论》。《新修本草》载:"防己本出汉中者,作车辐解,黄实而香,其青白虚软者名木防己。"所言木防己,品种难考,可能系指防己科植物粉防己而言。《纲目》对本防己虽无新说,但其附图类似本品。小野兰山《本草纲目启蒙》之木防己可明确为本品。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扭曲,稍呈连珠状凸起,长10-20cm,直径1-2.5cm。表面黑褐色,有弯曲的纵沟和少数支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味微苦。以条匀,坚实者为佳。

炮制:除去杂质,水浸半日,洗净,取出分档,润透,切厚片,晒干。

注意:阴虚、无湿热者及孕妇慎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木防己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