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地柏枝

汉语拼音:Dì Bǎi Zhī 别名:地柏(《本草图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江西草药》)。 性味:甘辛,平。
①《草木便方》: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淡微辛,性平,无毒。
③《江西草药》:味甘,性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地柏枝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辞典》

地柏枝的功效_地柏枝的用量和禁忌_地柏枝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地柏(《本草图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江西草药》)。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形呈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毫米,宽约1.7毫米,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毫米;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资源分布:生长于山涧、林荫、土墙边等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至陕西等地.

性味:甘辛,平。
①《草木便方》: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淡微辛,性平,无毒。
③《江西草药》: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
①《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③《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④《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⑥《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出处:《草木便方》

附方:①治吐血:地柏枝、侧柏叶、棕树根、茜草根、苦蒿头、白茅根。水煎服。
②治汤火烫伤:地柏枝,研细,调麻油搽。
③治刀斧伤出血:地柏枝研末敷,(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黄疸:岩柏草、马兰、鸡眼草。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小儿惊风:石柏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鼻疮:岩柏枝五钱,辛夷花二钱,鹅不食草一钱。煨水服,并取渣绞汁滴鼻。(《贵州草药》)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地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岩柏草、石柏、岩柏枝、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山扁柏、细叶狼鸡、红鸡草、并草、发治草、高脚红萝卜、夹韦草、帅石草、石掌柏、四叶菜、岩花、石松柏、千步还阳、百叶草、百叶卷柏、伤寒草、曲兰草、软鸡草、拨云草、黄疸卷柏、金花草

英文名:Moellendorfs Spidemoss Herb, Herb of Moellendorfs Spidemoss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

化学成分:含异茴香豆精(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

汉语拼音:Dì Bǎi Zhī

原形态:江南卷柏,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cm。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角呈卵状三角形,长5-12cm;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mm,宽约1.7mm,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mm;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山坡、林下、溪边或石缝中。

性味:甘;辛;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止血。主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归经:肝;胆;肺经

出处:1.出自《草木便方》2.《本草图经》: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黄,状如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长四、五寸许。四月采,暴于用;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角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Dì Bǎi Zhī

性味:辛、微甘,平。

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地柏(《本草图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江西草药》)。

英文名:Moellendorfs Spidemoss Herb, Herb of Moellendorfs Spidemoss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可能含酚性物质,并初步认为主要含二种醛类衍生物,一种熔点为197~198℃,另一种熔点为204~207℃。

汉语拼音:Dì Bǎi Zhī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角呈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毫米,宽约1.7毫米,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毫米;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资源分布:生长于山涧、林荫、土墙边等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至陕西等地.

性味:甘辛,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归经:肝;胆;肺经

出处:《草木便方》

附方:①治吐血:地柏枝、侧柏叶、棕树根、茜草根、苦蒿头、白茅根。水煎服。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角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地柏枝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