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茄蒂

汉语拼音:Qié Dì 别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茄蒂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茄蒂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茄蒂的功效_茄蒂的用量和禁忌_茄蒂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

汉语拼音:Qié D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掺或生擦。

功效与作用: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

出处:《履巉岩本草》

附方:①治肠风下血不止:茄蒂,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履巉岩本萆》)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荠r的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轴除节外均无毛,或疏生白长毛。叶对生;叶片卵形、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3厦米,宽1~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叶柄长5~15毫米。总状花序长3~7厘米,其上的花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具白短毛;小花梗长2~3毫米;萼钟形,5齿裂,被疏毛,长约3毫米,结果时扩大,裂片2唇形,上唇齿宽阔;花冠唇形,长4毫米,白色,上唇短,顶端略凹,下唇3裂;雄蕊4,2退化;花柱着生子房底。小坚果卵圆形,网纹不明显。花期秋季。

资源分布:生长于河边草地及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及东北等地。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功效与作用:①《本草拾遗》:除蚁瘘,谒榉笾。亦主冷气泄痢;可为生菜,除胃间酸水。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驱虫剂。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出处:《唐本草》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英文名:calyx of Garden Eggplant, Calyx of Eggplan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melongena L.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Qié Dì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南海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于形或长柱形,溶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生擦。

功效与作用:凉血;解毒。主肠风下血;痈肿;对口疮;牙痛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治口疮。
2.《本草纲目》:烧灰,治口齿疮NI。生切,擦癜风。
3.《岭南采药录》:治发背及痈毒初起,用十四至廿一个,水、酒煎服。

出处:出自《履f岩本草》。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茄蒂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