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金丝刷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金丝刷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金丝刷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金刷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thariella cladonioides(Nyl.)Krog[Chlorea cladonioides Nyl.]
药材基源:为梅衣科植物金丝刷的地衣体。
采收和储藏:6-7月采,去除杂质,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地衣体含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黑茶渍素(atranorin),赤星衣酸(haematomm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其中后两者可能为黑茶渍素的分解产物。
汉语拼音:Jīn Sī Shuā
原形态:地衣体呈松散的灌丛状,坚硬,直立或倾斜,高5-7cm,近末梢处呈橘红色、金锈色,无光泽,基部污白色至土黄色,枝体棱柱状,主校长0.2-lcm,基部直径1-1.5mm,次生小枝长1-1.5mm,直径lmm,末梢尖锐,表面具纵向的棱脊,具光泽,多呈二叉分枝式,稠密丛生,纤细的枝端有时具粉芽。子囊盘圆盘状,侧生于分枝上;托缘全缘,常生有小分枝。
生态环境:多生于高山树枝和灌木枝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地衣体灌丛型。分枝开展,呈垫状,橘红色、土红色或土褐色。主枝长约1cm,次生小枝顶端渐尖,有时呈钩状。皮层具褶皱、裂纹和小疣,表面有脊状网格,分枝上部皮层不全,有时具粉芽。中轴浅白色。
性味:苦;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功效与作用:安神;平肝;活血;敛疮。主失眠;癫痫;眩晕;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归经:心;肝经
性状:性状鉴别 地衣体灌丛型。分枝开展,呈垫状,橘红色、土红色或土褐色。主枝长约1cm,次生小枝顶端渐尖,有时呈钩状。皮层具褶皱、裂纹和小疣,表面有脊状网格,分枝上部皮层不全,有时具粉芽。中轴浅白色。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金丝刷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