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蛳壳的功效_白螺蛳壳的用量和禁忌_白螺蛳壳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白螺蛳壳

汉语拼音:Bái Luó Sī Ké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性味:味甘;淡;性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白螺蛳壳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白螺蛳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英文名:Spiral shell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及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化学成分:贝壳主要含碳酸钙(CaCO3)。

汉语拼音:Bái Luó Sī Ké

原形态: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

性味:味甘;淡;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

各家论述:1.治痰积及胃脘痛。

归经:肺;心;胃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性状:性状鉴别 贝壳呈圆锥形,高2.5-4cm。壳顶尖,螺层6-7层,各层膨胀,有棱并有不很明显的横斜线纹,缝合线明显。外表光滑,壳口歪,卵圆形,表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微味甘。

炮制:1.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白螺壳(《肘后方》)。

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Bái Luó Sī Ké

原形态:动物形态参见"田螺"条。

资源分布:产浙江、江苏等地。

性味:甘淡,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性状: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炮制: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白螺蛳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