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走马的功效_白骨走马的用量和禁忌_白骨走马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白骨走马

汉语拼音:Bái Gǔ Zǒu Mǎ 别名:绒果海木。 性味:苦;平;有小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白骨走马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白骨走马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绒果海木。

英文名:Chinese Trichilia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茸果鹧鸪花的根、叶、果实。

汉语拼音:Bái Gǔ Zǒu Mǎ

原形态:茸果鹧鸪 灌木,高1-3m。幼枝被黄色柔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复叶长13-30cm;叶柄长5-9cm,叶柄及总轴均被开展的黄色柔毛;小叶通常7枚,小叶柄长2-5mm,顶端小叶柄长达3cm;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15cm,宽2-5cm,先端长渐尖至近尾状,基部楔形,稍偏斜,全缘,下面被长柔毛,脉上尤多;侧脉8-9对,纤细,近边缘连结。花小,两性,圆锥花序具长梗,略短于叶,被黄色柔毛;花白色;花萼杯状,5齿裂,裂齿卵状三角形;花瓣5,长圆形,长3.5-4mm;雄蕊管略短于花瓣,10深裂,裂片复2裂几至基部,管内面近口部有髯毛;子房被绒毛,柱头圆锥形,2裂。蒴果近球形,直径8-12mm,被黄色绒毛和有极密的横线条。种子近球形,黑紫色或黑色,有光泽。花期4-9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森林或灌木林中。

性味:苦;平;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研末撒或调涂。

功效与作用:杀虫;燥湿;止痒;止血。主蛔虫腹痛;下肢溃疡;疥疮;湿疹瘙痒;外伤出血

各家论述:《广西药植志》:有杀虫、止痒、燥湿、止血的功能。用于蛔虫症腹痛、下肢溃疡、慢性骨髓炎,疮疥、湿疹、外伤出血等症。

归经:肝;胃经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

药材基源:楝科白骨走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叶、果入药。

资源分布:广东、广西。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效与作用:杀虫止痒,燥湿,止血。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白骨走马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